编者按
1月5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孔子学院:向世界的一声问候》,报道孔子学院在七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落地生根,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越来越引起全国和全世界瞩目。连日来,国内外广大读者在称赞光明日报这篇长篇通讯的同时,纷纷向我们推荐有关孔子学院的各种新闻。为此,我们特设“聚焦‘孔子学院’现象”专栏。今天刊发本报记者应邀采写的第一篇报道。
“原来中国新年要吃鱼是寓意年年有余,真有趣,有机会一定到中国看看。”元旦之际,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曾君收到一封美国来信。信中,一名美国学生高兴地告诉她,他又学到了一些中国文化知识。
四年前,作为志愿者,曾君刚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学院任教时,许多美国学生对中国几乎是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电视,中国人和日本人是不是使用同一种语言。
2011年,武大文学院推出了深受外国学生喜爱的动漫版“汉语成语教学云资源超市”。数以万计的外国学生通过孔子学院和动漫“云资源”,第一次接触汉语、接触中华文化,爱上了中国。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在美考察期间,高度赞扬志愿者们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民间使者”。
孔子学院,让世界爱上中国
2007年6月,武汉大学文学院作为国家汉语推广基地之一,在美国匹兹堡开设首家孔子学院,至今已在美、法、德三国的60余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孔子课堂)。
这是孔子学院的一个场景:
“老师,请问猪八戒是什么意思?”在匹兹堡孔子学院上完汉语课后,一名黑人学生忍不住问汉语老师周霞。
“你知道MONKEY KING(孙悟空)吗?”“知道。”看过《西游记》动漫的黑人学生摆了一个孙悟空的经典造型。“那猪八戒是MONKEY KING的师弟,他们有共同的MASTER(师傅)……”“明白了。”黑人学生笑着跑开。
周霞来自武汉大学,她说,在孔子学院,像这样的即兴、趣味性传播中华文化的情景随处可见。
作为孔子学院的建设者之一,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赵世举认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战略,也是世界对中华文化的需要,“其意义不仅仅是教外国学生学汉语知识,更在于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武大孔子学院曾两次被授予“优秀孔子学院”的称号。
曾赴美任教的武汉大学文学院阮桂君副教授介绍,武汉大学建于清末,百年积淀,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选定的孔子学院共建院校。匹兹堡孔子学院建成后,除了开设汉语、书法、太极拳等特色课程,还组织了百余次中国文化讲座、中国电影展播、中国戏曲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拉近外国学生与中国的距离。
动漫课程,助老外轻松学汉语
一条背上写着汉字“车”的“蛇”在大屏幕上匍匐前进,下面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青年拿着遥控器左右按动,指挥“蛇”快速绕过一个圆形障碍物,将前面的“水”字碰到自己的身上,然后再去碰旁边的“马”和“龙”,组成成语“车水马龙”,屏幕上显示:得分。两个玩得大汗淋漓的青年高兴地相互击了一下掌,继续往下玩。
这个让外国朋友欲罢不能的汉字版“贪吃蛇”游戏,是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以下简称武大汉推基地)开发的“汉语成语教学云资源超市”内容之一。
用动漫的形式包装汉语知识,让各国朋友轻松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变成了好看的卡通片。“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中国成语讲解制成了有趣的Flash动画在大屏幕上连续播放。而汉字游戏则让外国朋友在快乐中学会汉语。
2011年2月,国际语言传播领域权威展会——巴黎语言博览会上,武大“汉语云资源”系列产品成为了全场最抢眼的产品。
汉推基地,构建汉语国际平台
“我看了三天”与“我看了三天了”有什么区别?
1月3日,新浪微博“汉语一二三”挂出的一道中文考题,引来了十余位国内外网友关注,网友纷纷跟帖发表看法。
“汉语一二三”微博是武大汉推基地一年前开办的,现有国内外粉丝7829人,其签名是这样写的:汉语有多美好,我们的事业就有多伟大。
据了解,国家级研发机构——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于2010年挂牌成立,重点建设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网络共享平台,研发汉语国际推广急需的各种教学产品,创新汉语教学网络资源整合技术,为海内外提供教学资源建设策划和咨询服务。
武大文学院院长赵世举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文学院将以汉语国际推广为切口,把汉语推广、文化传播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结合,相互促进。
目前,该学院已开办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及对外汉语教学博士培养方向;派遣了5名教师,63名在读硕、博士生,带着研究任务赴国外孔子学院任教,其中14人回国后通过硕博论文答辩;编纂了《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实践范例》,《孔子学院教学资源》等多种汉语国际教育的文件和资料。
如今,武大模式渐成国际汉语及中华文化推广中的一个“品牌”。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王怀民 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