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6日 星期五

    短评

    与时俱进 任重道远

    作者:王燕琦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6日 05版)

        送温暖活动已实施二十年,当初兴起于基层,当下已蔚为大观。20年来,送温暖工程不断深化,从最初的生活救助向就业帮扶、法律援助、医疗救助、职工子女助学等领域扩展,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程中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改革发展、社会经济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将会有新的期待和要求,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当前,困难群体的组成结构和利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他们的帮扶需求也从基本生活需要逐渐向追求社会公平等方面转变。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政府所关注的救助群体面也在不断扩大,送温暖的形式和内容也在相应变化。传统送温暖方式将会逐步向送就业岗位、送技能、送医疗、送教育、送保险等多种形式转变,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送温暖活动,正是干部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困难户的情况各不相同,只有先行调查摸底,问“需”于民,量身定做,并予以个性化帮助,才能把准送温暖活动的脉搏,把“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才能真正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状态,获得自我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慈善能量,送温暖活动今后应扩大社会参与度,向社会和民间组织开放,吸纳社会大众参与,在制度和法律框架内发挥作用,从而满足受助者的多种社会需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