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优秀农牧业科技工作者风采7

    曾炳山:“投影仪课堂”入山村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10 版)

        “这样的讲课通俗易懂,有曾炳山博士讲课和帮助指导,有木业公司收购,我家的8亩种桉树的林地可以放心改种南洋楹了!”广东省博罗县湖镇镇下径村一位李姓村民说。近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林木组培与转基因研究中心博士曾炳山在该村的一张饭桌上架起一台投影仪,40多名村民围坐在饭桌周围观看幻灯片,学习南洋楹相关知识。

        上世纪末期,下径村民在一家木业公司带动下,种植了大量桉树,仅下径村就有8000亩,公司收购范围更有4万亩,经济效益不错,大部分村民感觉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最近,博罗县加强对林业生产的指导,要求遴选合适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替代品种,挑选试点,逐步推行桉树改种。一些木材生产企业和桉树种植户主动响应。

        曾炳山博士从2007年开始研究南洋楹组培增产技术,2009年组培技术基本成熟,后又在龙门县、惠东县、博罗县等地的200多亩南洋楹中,选了最大最直、抗寒能力、抗病虫害最强的8株,作为无性繁殖的母株。2010年7月,曾炳山在湖镇镇下径村种下了20亩南洋楹无性系试验示范林。

        为了让村民了解南洋楹种植知识,掌握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技能,增强种植南洋楹的信心,下径村委会和木业公司联合邀请曾炳山博士来村里给村民讲课。曾炳山博士精心制作了南洋楹相关知识的幻灯片,还从广州带来了投影仪。曾炳山博士称,他的“投影仪流动课堂”开进村庄的第一站就是下径村。

        “去年种下去时,才15厘米长,如今大部分在3米左右,最高的有8米,组培苗的南洋楹看来是非常具有推广价值的。”曾炳山博士一边放幻灯片一边讲授。“南洋楹有根瘤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南洋楹树干无结疤,还可通过工艺使木质变得很硬,加上湿不涨、干不缩的特性,从而在一些特殊要求的板材中独具一格。”

        曾炳山研究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广泛深入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近6年来,曾炳山足迹踏遍华南大地,曾到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的128个县区、260多个乡镇进行桉树、柚木、相思、棕榈藤、南洋楹、黄花梨、檀香、沉香等热带林木栽培技术推广,解决了206个生产单位遇到的林地选择、品种选择、焦枯病、黄萎病、青枯病、枝枯病、追肥、缺磷、缺硼等数十种问题,覆盖面积有200多万亩,以每亩减少损失或增加收益100元计,产生经济效益2亿多元。

        曾炳山负责的热带林木繁育中心扩繁推广了大量的热带林木优良新品系,包括桉树优良无性系67个、相思优良无性系48个、柚木优良无性系35个、棕榈藤无性系15个、木本花卉新品种23个、食用仙人掌新品种1个。推广及辐射推广桉树优良无性系56.2万亩,生长量提高15%以上,产生经济效益约3亿元。他主持选育的抗寒桉树品种——井冈1号,已在湖南、江西、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推广种植约13万亩。(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