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不了情17

    带领山村脱贫的“老马”

    ——记石家庄市房屋资产权属登记中心下乡干部马金平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04 版)

        如果要问在行唐县中王庄村谁的人缘最好,十个人中有九个会说是老马。

        挖井、修路、建奶牛小区、筹备文化活动中心、发展沼气池……3年间,他带领大家干了14件实事,引领一个脏、乱、差的省级贫困村摆脱穷困,走上和谐发展之路,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千元。

        马金平,石家庄市房屋资产权属登记中心退休人员,一名被老百姓按手印挽留了5次的扶贫干部,一个在老百姓眼中能踏实干事的好人,一匹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老马”。

        2005年6月,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的马金平,提着行李登上百公里外行唐县中王庄村的长途汽车,那年他54岁。

        “全村158户,596人,耕地面积11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属于省级贫困村……”在去的路上,马金平一遍遍回想着自己搜集的中王庄村的材料。尽管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下车后呈现在眼前的困难局面仍然超出想象。

        马金平来之前,村里仅有的一口吃水井坍塌了。“老马,你可得给俺们想个办法,这回连‘米汤’也没得喝了。”村长张胜军苦着脸说。

        看着这个脏、乱、差的小山村,再回头看看跟着一路,满脸殷切的村民,老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先修井,再修路。

        为修井开了3天会,方案拿了好几个,最后卡在钱上:村民都穷得没钱。马金平悄悄回石家庄拿来5000元,拍在桌上:我先出!看着市里来的“大干部”都垫钱了,村民们封闭的心松动了……

        井修好了,老马又瞄向了村里的4条小路。村里各种矛盾盘根错节,修路时,张家猪圈占了半边道,李家厢房错着一个角,王家大树站在路中间……马金平挨家挨户做工作,跑细了腿,磨破了嘴,终于把各种“羁绊”一一解开。

        连续大干一个月,4条小土路终于变成800米长的水泥路。路修好的那一天,老马也累倒了,大病一场。

        2004年以前,中王庄村散养着几十头奶牛,牛粪搞得村里蚊蝇满天飞,奶还常常交不上去。马金平来后,提议建个挤奶厅和奶牛小区,进行大规模养殖。马金平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头牛每天产奶70斤,每斤奶1.2元,如果一家养五头、十头,一年下来几十万元!村民受了益,城里人也喝到了放心奶。

        马金平几次带村民参观标杆式挤奶厅和养牛小区,请县畜牧局科技人员传授知识。最后建起的挤奶厅和奶牛小区,能同时容纳10头奶牛挤奶,仅养牛每年村民增收上百万元。

        2008年4月,已经按过5次红手印的村民们,看着拖着病体却依旧奔波的老马,再也不忍心挽留他,敲锣打鼓把他送回了石家庄。

        老马走得很坦荡:走时,悄悄给村支部副书记张四海留下了560元钱——三年来,无论在谁家吃饭,他都按每顿饭3元钱的标准仔细记在小本子上。

        老马走得很放心:行唐县各相关部门已经跟中王庄村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主抓扶贫的副县长敦盾也感慨地说:“以后对于老马这样的扶贫干部要提供更多的支持。”

        老马走得很自豪:三年来,石家庄市房屋资产权属登记中心共救助中王庄大米9000斤,面粉9000斤,花生油2300斤;捐赠棉被、衣服2400件,电脑6台……折合人民币6万元。

        “党派你干什么来了?就是让你解决老百姓困难来了,你不进村,不解决困难,还算是个党员吗?”马金平做到了,他无愧一个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张 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