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迎接文化消费的盛宴

    ——代发刊词

    温 源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16 版)

        元旦零时,影院午夜场依旧人头攒动。沉浸在兴奋喜悦中的年轻人不曾察觉,刚刚时针划过的一瞬,中国电影票房正在向130亿元的历史最高峰冲击。

        如同那满席美馔飘来的诱人浓香,130亿元背后,揭开的不仅是中国电影业的饕餮,还是一个时代文化消费的盛宴。

        文化消费是什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标签,是国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度量衡,更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氛围和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

        文化消费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极大增强,对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已成为颇具特色的消费热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文化消费迅速扩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展文化生产就是为了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只有转化为文化消费需求才能最终检验出文化生产发展的实际成效。文化消费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终级目标。只有通过扩大文化消费才能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升级,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拓展文化产业领域,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从根本上拉动文化产业发展。从国际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全面扩大文化消费,不断扩大其文化产品的全球性消费,使其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可以期待,文化消费市场的全面繁荣之日,也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鼎盛之时。

        文化消费是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按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时期。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测算,我国每年文化消费可达4万亿元,但实际消费不足1万亿元,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和释放。假以时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新引擎,中国也将成为世界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一极。

        不仅是占有文化产品和享受文化服务,通过文化消费,使个人获得知识愉悦与精神满足的同时,也是培育健全人格、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手段。尤其在社会物质财富快速累积的当下,加快文化消费增长步伐,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有机统一是一项兼具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

        应该看到,我国文化消费的脚步才刚刚出发,文化产品构成还比较单一,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依然很大,一些盲目消费、炫富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文化消费产品多,精品少;雷同多,创新少;可消费的东西多,值得消费的对象少,文化消费品在数量与质量上与国民的精神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扩大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开放与均衡是对市场错误和风险最有效的解毒剂。我们期待,在文化消费即将发力之时,从源头上厘清政策与市场的关系,让该开放的更开放,让该规范的更规范。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飞速前进的成功经验和失利教训都足以让文化消费的发展引以为鉴。反身求己,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化与消费市场的结合将更加融洽有效,发展之路能更加平坦顺畅。

        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经久不衰,那一定是文化的力量;如果有一种标尺能终极检验市场好恶,那一定是消费的标尺。只有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产品或服务走向市场,文化才具备传承与发扬的不竭动力。让更多人感受文化产品的独特魅力,关注和发掘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的、高品位的文化鉴赏力——本着这一美好愿景,今年起,本报特辟《文化消费》专刊,愿与读者同行,与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同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