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星期四

    芷兰斋书跋

    稀见的《幼学堂诗文稿》

    韦 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12 版)
    《幼学堂诗稿十卷文稿四卷》,沈钦韩撰,清嘉庆十八年刻本,线装,毛边纸,一函5册。钤章:硕庭藏书记、潘氏桐西书屋之印、潘椒坡、介繁。封面有潘介繁题写书名。

        戊寅春日,到琉璃厂转书肆,于来熏阁架上偶翻得此书,隐约记得前人提到该书罕见,看价签幸价不昂,付款携归。

        此书作者沈钦韩(1775-1832),字文起,号小宛,嘉庆十二年举人,道光三年官安徽宁国县训导。为学甚勤,常抄书、校书至深夜不辍,尤长于训诂考证。以《汉书》颜注浅陋,李贤《后汉书注》杂出众手之故,而远搜古籍,覃思近二十年,著《两汉书疏证》七十四卷,补旧注之疏阙,尤能详陈得失,考论制度。《清稗类钞》著述类评价清代诸儒称:“至于本朝诸儒,皆实事求是,有疑必审,有误必订,而非前人所可及。如钱大昕之《廿二史考异》……洪颐煊之《诸史考异》,皆通校全史者也。梁玉绳之《史记志疑》,钱大昭之《两汉书辨疑》,沈钦韩之《两汉书疏证》……皆专考一史者也。披郄导窾,莫不精深确当,读史者宜奉为指南矣。”乾嘉时期乃清代学术之高峰,小宛为乾嘉学人中有重要著作者,可见其学术界地位之重。

        小宛另著有《左氏传补注十二卷》、《左氏传考异十卷》、《三国志补注八卷》、《水经注疏证四十卷》等,以及《幼学堂诗稿十七卷文稿八卷》,另辑有《香山草堂丛钞》十六卷。王大隆称其诗文之名,尽为经史之学所掩,云:“以经史之学名,诗文其余事。然诗则兼综唐、宋,文则并擅骈、散,与孙星衍岱南阁、凌次仲校礼堂差堪鼎足。”阮文藻为之序曰:“摆脱凡近,破唐、宋、元、明之界限,而深病王、沈、袁之各有所主,所谓舍筏登岸,脚踏实地。盖其书卷既富,功力又深。均经酝酿锤炼而出。孑孑独造,亦似昌黎。非空谈性灵、神韵者所能并论。”小宛之经史著作均刊于身后,惟诗文集是其手定付梓,所收诗文约为其二十至三十八岁所作,由钱塘屠倬首刊于嘉庆十八年,计诗十卷,文四卷,后于道光八年续刊诗七卷、文四卷,续刊付梓后三年,小宛卒。此书当时刷印不多,书版不久即遭毁,故传世极鲜,而有续刊者更为罕见。

        此书虽为清集,然因传世极稀,故备受藏家珍重,民国期间燕京大学曾斥七百金购得一部,可见其本之罕,为清集中珍罕名籍。郑振铎《劫中得书记》尝列举清代难得之书多种,其中首部即沈钦韩《幼学堂集》,其言:“沈钦韩幼学堂集,藏书家素目为难得之书。每获睹一部,必竞收之。然藏此者,海内亦不过寥寥三数家耳。予今岁乃不意于一已停业之古书肆得之,为之狂喜数日。”

        小宛有好友许兆熊,二人尺牍往来甚频,小宛时于信中诉其窘况,云:“《水经注》穷十余日之力,才叙得两本完。饥来驱我,俟有便,欲薄游维扬,稍谋口食。然亦未定日期,恐此愿尚未能即了,况其他多所著述乎!”言志趣云:“交游寥落,出门安所向。文史自娱,不如饥寒之切身也。”又云:“自料一无所能,若使校书石渠、天禄,亦差可继刘向、杨雄之后,狂言发兄一笑也。”最末一句读来,吾心甚感凄伤。

        吾藏之本封面有潘介繁篆书题写书名,可知此书1885年尚存于吴县潘家。潘介繁(1828-1893)字谷人,号菽坡,又作茮坡、椒坡,为潘祖荫未出五服之从兄,室名桐西书屋。苏州潘氏为文献之家,自高祖潘奕隽三松堂起收藏既富,其藏书后半数归希甫,即介繁之父也。书内有介繁藏印数枚:介繁、潘椒坡、潘氏桐西书屋之印以及硕庭藏书记等。其中“硕庭藏书记”为潘介繁之子潘志万之印,志万藏书及碑版极富,尝为其叔祖潘祖荫写刻《藏书纪要》,辑有《书籍碑版题跋偶录》。

        此本尚有白文“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及朱文“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二枚方印,然检《嘉业堂藏书志》中清别集类却无记载。《嘉业堂藏书志》先后有缪荃孙、董康、吴昌绶等编写,其中清别集类仅收十九部书,十六篇为董康所撰。未知《嘉业堂藏书志》未收此书之原因,是得书于编写书志之后,还是此书未入董康之法眼。董康继缪荃孙之后为嘉业堂撰写藏书志,所持意见与吴昌绶相近,所录之书以明人别集为多,嘉业堂所藏明人别集,多赖董稿而存其大概。其诵芬室藏书亦有归于嘉业堂插架者。然董氏售书一向价昂,可知嘉业堂收之亦不便宜,其时当为嘉业堂鼎盛之期。

        王大隆《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中载其所藏之《幼学堂诗稿十本卷文稿八卷》,上有“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白文方印及“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朱文方印,可知其所藏之书亦曾藏于嘉业堂。亦可推知嘉业堂当时藏有《幼学堂诗文集》两部,分别为王大隆所著录之二十五卷本与吾所藏之十四卷本。王大隆曾为嘉业堂鉴定版本,并于1954年至1956年间,经其介绍,复旦大学图书馆分三次从刘承幹手中购入储于上海刘宅之嘉业堂藏书。今日复旦大学图书馆尚藏有钞稿本《幼学堂尺牍一卷》,上有王大隆长跋一篇,未知是否亦当时欣夫作伐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