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应邀来到湖南大学,围绕教育理念、治学治校、时事热点、人文思潮等问题,与湖大学子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探讨。其中一些内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在征得周其凤校长本人同意后,本报特刊出此次现场交流的有关文字。因篇幅所限,编者对文字进行了一些删节。在此过程中,我们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在文通句顺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原汁原味,还原交流现场原貌;二是在删去有关客套、语气词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交流中的主要观点。同时,我们将这次互动交流的完整视频和文字版同步发布于光明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查阅。
1 关于“撑腰体”
主持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是湖南大学学子的一次文化盛宴,我们欢迎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与湖大学子就学术文化方面一起进行交流探讨。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的主题交流环节,有请第一位提问的同学。
同学A:周校长您好!现在,政治、宗教、传统文化、西方思维,这些都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冲击,大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下降,就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行的“校长撑腰体”来说——“你是北大学生,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给你撑腰。”我知道这些只是网友的一些杜撰,但我想这是否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社会希望大学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我想请问周校长,您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应该怎样来维护其本有的文化传统,并扩大在社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周其凤:谢谢。我先要说这个撑腰体不是网上杜撰的,是真有其事,这是吴志攀副校长在一次活动时讲到的,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北大也会支持你们,如果外面要打官司,我们有好的法学院,虽然有时你有理,扶了人法律也会判你输,我们也会帮你筹这个钱。我们国家有2000多所大学,几千万个大学生,如果都能这样来做的话,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但我想,我们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毕竟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乐于助人的事情还是很多的。现在大家之所以这样关心,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确实存在丑恶的、不好的现象,在一段时期我们大家关注的是金钱,忽略了道德上的修养,忽略了对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弘扬,这些确实需要我们去注意;另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我们的社会也并不那么糟,只是现在一些媒体不太愿意报道好人好事,你们做多少好事他们也觉得没有新闻价值,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出现丑恶的东西,报道非常充分而且非常放大,这样就容易使我们内心中产生一种感觉,似乎现在的社会简直不可救药了,其实并没有这样。大学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大学毕竟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应该保持它应有的精神传统,要带年轻一代往好的方面走,大学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大学在这个培养人教育人的方面是应该更加努力的。社会上有一些担心,觉得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条件也比较好,娇生惯养比较多,这只是一方面,其实还有非常主流的方面大家可能说得少一点。
北大最近的一个例子很让我感动,就是我们北大的一个厨师,是从农村来的,很年轻,很和蔼,对大家都很好,突然有两天见不着了,同学们就很关切地打听,后来知道这个厨师不幸病逝了,同学们都非常哀伤,主动来悼念他,写文章纪念他,而且了解到他爱人也在北京打工,同学们力所能及地筹钱来帮助她。在社会上有人会说北大的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一个个好像都不可一世,其实不是,他们很有爱心。大学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同学们怎样做人,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行为师范,要起表率,做榜样。当然,我们这些当校长的,责任也是很大的,要不断努力做得更好。
主持人:感谢周校长,回答非常生动。接下来请工作人员把话筒递给第二位同学。
2 关于农村学子比例下降
同学B:周校长您好!我们都知道,教育自古以来都为社会各阶层流通提供了一个途径,而最近我了解到一个数据,北大今年本科农家学子的比例从往年的三成下降到了一成,这样的数据在我们湖大也有所表现,近年来我们湖大贫困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我想这绝对不是由于经济条件变好而引起的,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基础教育分配不均造成的,我知道周校长也曾是寒门学子,所以我想请教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而我们的大学该如何担当起这一社会责任。
周其凤: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对于北京大学这个问题还是很严峻的。农村学生比例下降有一个客观原因是我们的农村人口比例在下降,城市化进程使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把这个原因排除掉,农村的孩子到北大这样的学校就读的人数确是在减少。但严格来讲,不能说今年比去年甚至前年下降多少,你的数字也不甚准确。实际上是在16%的水平,但这个比例还是很低。在北大这个比例也不平衡,在医学部比例更高一点,但在本部这个比例还不到11%,这是客观情况。实际上我个人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我一到北大就跟招办的老师们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不只是招生环节出了问题,实际上是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在农村就没有特别优秀的师资和基础设施,最优秀的老师会集中在城市的重点中学里,城乡的师资水平就会有很大差距。另外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不仅出现在中学阶段,还包括小学甚至学前阶段,所以这不仅是招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所以从大学招生环节解决这一问题作用微乎其微。因为全国都能接受的方式还是高考,高考还是要按成绩来判,这是主体。即使北大有实名推荐但也帮不上大忙。我们也有考虑放名额给边远地区,但这不是解决的办法。农村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努力,在座也有很多农村的同学,跟我一样,只是我们那个年代比你们更苦一点。现在考上后学校还会关心你有没有困难等等,那时我们那儿只有我一个人考取了北大,我是光着脚走了两天的路赶到省城坐火车,我买了慢车的车票到了北京,到北京后我手上还有四块钱然后打车到北大,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生在农村你注定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头,并没什么,自己要努力,这个很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对农村孩子很关切,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我知道这对农村孩子可能不公平,但是公平是相对的,要随着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才可以办到。你的问题很有意义,我很遗憾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状况,但是我们要努力改善。
主持人:从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周校长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是非常可贵的。可以看出他也迫切希望北京大学及所有大学能够有办法来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接下来有请第三位同学。
3 关于校长的作用
同学C:现在有一个热门问题,是关于校长是做好一个管家还是做好一个专家,我倾向于要做好一位管家。校长自身学术造诣再高,对我可能影响不是太大,但如果校长能做好一位管家的话,对学校软硬件方面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周校长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周其凤:我总讲这样一句话,你在大学里要明白大学是干嘛的,大学是为学生办的,不是为老师办的,这个话可能说得有点狠,但实际上就这么回事儿,如果不是为了学生就不用办大学,只是为了老师的学术的话,那办个研究机构就好了。所以衡量任何事情第一位就是要看是不是对培养学生有利,对培养人才有利,不管是老师还是校长,都要这样。既然是校长,主要工作你别搞错了,就是把学校管好,当然有的人可能一方面学问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校长也做得很好,那我只能够向他们学习,就我本人来说可能做不好。在吉林大学我做过四年多的校长,我不教书,但也有人说你是个院士应该教书。应该做的事情很多,但要看能力,首要的是把校长做好,因为全校师生都在看着你能不能够把学校带好,学生们看着你能不能够把学校办好,使得学生们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成长,这个是最最要紧的事情。把大管家做好,如果还有余力,你去做你的学问,这是可以的。不是说一定要是一个好教授才能做好校长,这个是两码事。
主持人:周校长说得非常好,不管是专家还是管家,只要认真就好,专注就好,刻苦就好。接下来请工作人员把话筒交给下一个同学。
4 关于优秀学生的衡量标准
同学D:周校长您好,我是来自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名学生,前段时间北大有一名优秀的博士生在毕业时选择了修行去做一名僧人,我也知道他并不是北大第一个选择做僧人的毕业生。某些高校在校庆典礼上会有一些让学校出彩的政要、富豪、名人,来证明教育非常成功。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请问一下您认为培养出一名成功的学生,标准是什么?第二个,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您认为我们近代的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在大众价值观下成功的人士,还是说为了唤醒人生的灵魂,让他认识到自己。两者中哪个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周其凤:我想我们的社会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你提到我们的一个毕业生去做僧人,这个是客观事实。但我想做僧人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可以为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我想要说的。北大的学生如果你选择去做僧人,这个是你自己的选择,学校也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别忘了并不是说你是好的北大毕业生,就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僧人,这是两件事情,就是说你要做僧人,也要做一个优秀的僧人,要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作为北大校长,我不希望有很多人去做僧人,因为社会更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人才,政界也好,文化界也好,艺术界也好,经济界也好,学界也好,等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北大的传统是特别尊重个人的选择,个人的学术自由,个人的兴趣,独立的个性,等等。但是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他的兴趣也不一样,他的背景也不一样,他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不一样,他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选择哪个职业、哪个行当,都希望他将来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你到学校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大家最近可能注意到北大有一个保安要出书,他让我给他写几句话,我写了,同学们不一定能够看到全文,但是里头有一小段,意思是说这个人是很聪明的,我不止一次跟北大的同学说过,一个聪明的北大人是能够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来武装和提高自己的,对这样的学生,我说北大的资源是用之不竭的,学生用的越多,北大越富有,北大越高兴。同学们到了大学,你的投入、你的投资是四年的青春时光,这是非常非常宝贵的。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这件事是要靠你自己修行。学校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资源,真的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包括精神层面的。如果你充分利用了在学校这几年的机会,来好好学习,提高自己,武装自己,那么你将来到社会上竞争力就强。说到这里,这个资源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图书馆、实验室,其实还有很重要的方面是你们的老师,老师上完课,他跟你拜拜,你也跟他拜拜,这也是一个办法,他给你上完课,你再去找他,你说我还有点什么想法,能不能多占用你几分钟,这种情况往往老师会特别高兴的,他知道他的课得到你的重视,知道这个学生是喜欢这个课的,会很高兴跟你探讨。同学们之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所以互相团结、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在大学几年,结果没一个朋友,这个损失就大了,失去了这么多优秀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很多情况下你从同学们身上学到的东西,恐怕比你在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还要多。大学生承载的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大学期间要培养、锻炼、造就自己,尽可能全面一点。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想问题的方法、解释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我们鼓励个性发展,但是也希望他能够非常全面,有个全面的素质对他将来在社会上的成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5 关于学生出国留学
同学E:周校长您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我有这样一个疑惑,就是中国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在出国留学学生最多的高校中,清华、北大高居榜首,你现在是如何看待学生把名校作为一种出国的跳板的现象呢?
周其凤:你这个问题还挺尖锐。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把名校作为跳板,比如说先到北大,然后再出国,其实在北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台阶。凡是有可能、有条件的情况下,我鼓励我们年轻一代到国外去学习、经历。可以是去上学,也可以去实习,或者哪怕是去看一看,去旅游。理由很简单,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国际的交流越来越活跃,越来越频繁。你们要适应这样一个国际化进程非常快的时代,要成为好的国际公民、世界公民、世界村的村民,了解国外情况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个就是对于你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你们面临着一个国际竞争的环境,你们比起我们这一代有更难的地方。就是说,我们过去可能主要的是国内的竞争。不管将来你们是做什么,是到商界,还是到学术界、政界,不管是到哪个界,你去做什么都面临着国际竞争。所以,了解国际形势是很重要的事,这会提高你的竞争能力。我想,多一些学生出去,一方面,我们是了解人家,一方面也让人家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外很多人对中国的误解还是很深,他们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然而,这个根源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很深的民族文化的根源,当然还包括宗教。西方文化受基督教这种宗教的影响是很深的,而我们受儒学、佛教、道教的影响很深。在我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的有很多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更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我们中国人也要走出去,要传播我们的文化。因为现在的强势文化,欧洲的、美国的、西方的文化,弄不好国际化就是把这个西方的文化化成中国的东西。这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是西方的好的东西,化成我们中国的东西,我们必须要接受。但是西方的糟粕也很多,也可能被我们当宝贝,从而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还有,我们可不可以把我们优秀的东西化成他们的东西。国际化,也应该是多向的或者双向的,不能光是西方的化到东方来,我们东方的好的东西也得化到西方去。这个是我们中国的责任。这一点我们不能赖美国人没学好我们中国的东西,因为我们可能这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够。所以我觉得这个国际化应该是双方的,如果不是,那国际化的结果就只是把西方的东西化成了中国的,这个国际化就糟糕了,弄不好我们中国的优秀的文化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像北大,要努力争取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使得他们来北大学习,来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哲学。这样能够减少一点对中国的误解。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似乎中国的教育是一团糟,很差,西方的教育是非常好的,美国的教育简直是wonderful,我也认为美国的教育很好,但是看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培养杰出的美国公民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教育绝对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的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美国公民。但是我们从世界杰出公民的角度来看,我就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团糟,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世界公民。世界公民应该怎么样?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不是一天到晚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信仰强加到别人的头上,你不听我的,你就不好,你就不对,我就该惩罚你。我想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看法,没有关系,这是我的认识。(掌声)谢谢,看来同学们跟我还是很贴心的。中国有很优秀的教育思想,我不止在一个场合谈到,北大原来的一位教授费孝通先生,他是社会学家,他曾经有过十六个字,有人把这叫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就是我们每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势,不要把自己看得什么都不如人家,我们的确有好的东西,有值得弘扬的东西,要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要美人之美,就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要尊重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为他高兴,向他学习。然后美美与共,大家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天下大同,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使得培养的人都能够这样子的话,都能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都能够做到美美与共的话,我们培养的优秀人才都会是优秀的世界公民。所以我觉得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更应该发展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而西方的思想似乎没有这样教育,我觉得这是西方教育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要觉得我们什么都是学习人家,我今天这样说也可能有人说是不虚心,不是这样子。我们要看到我们优秀文化的精华,真的是了不起。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继续弘扬、光大。真的是不希望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的东西越化越少,然后不管人家好的坏的都化成我们的,把我们的不当宝贝,那就糟了。
主持人:谢谢!周校长说得好,我们要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首先要有文化上的自信。
(本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