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1月03日 星期二

    新年展望

    看“十二五”自主创新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3日   01 版)

        “世界经济变局 中国创新应对”——这是日前由经济日报主办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的主题。本次年会展示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自主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与会专家、学者和实业家指出,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转方式的中心环节

        当下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严重,在外需乏力、内部调整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破九,经济增长率下降到9%以下。但从中央到学者都已形成共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速放缓并非坏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需要一个增长阶段的转变。这个转变就要求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过去低成本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现在是工业大国,在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当中,中国已经有281种是世界产量第一。”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说,“但问题就是大而不强。我们的工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还处在低端、下游,只能赚一点微薄的辛苦费。”姚景源认为,要破解增长停滞和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必须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中等收入陷阱和一些地区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就是创新乏力。由于创新乏力,整个经济做不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投入量的增加带动转向要素效率提高带动;二是经济的增长要从依赖低成本支撑到依赖技术进步转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就是自主创新,这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未来20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说,2011年我国科技投入总量和结构进一步改善,企业研发投入加快增长。初步预计,2011年全年我国R&D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83%;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3%。

        201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在宏观战略的推动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将作出系统部署。

        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

        国家宏观的自主创新战略,靠谁来推进呢?刘世锦解释:“这么多年来,我们研究讨论创新的问题,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左右。在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也由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升到现在的60%以上,企业作为研发投入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地位正在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企业已经成为产业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成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获取的主体。在工业领域,企业专利的申请量比“十五”期间翻两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都是由企业获得,一批企业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专利突破。

        但与此同时,专家指出,还要看到我们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工业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不少的行业、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问题亟待解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十二五”期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必须通过扎实的步伐,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上述目标,一定要继续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他认为,只有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高端延伸,才能推动新材料、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才能推动我国工业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增长走向要素投入质的增长,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的新的路径。

        政策:自主创新的保证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两个方面。姚景源说:“如果制度创新乏力,就约束了创新当中最积极的要素,就是人,就约束了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专家们指出,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各级政府应拿出更多的政策、更多的财力来支持企业研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郑新立表示:“哪个企业、哪个科研单位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就要使劲鼓励,给一倍的甚至更多的奖励去搞研发。这样强化激励机制、通过财政的投入,把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建议,要促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解决一批关键核心科技问题,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规模示范和产业化,取得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基地和创新集群。

        据了解,根据“十二五”规划,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正取得全面进展,这个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张晓强表示,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主导产业技术进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逐步完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主力军作用。

        (本报记者 董山峰 陈 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