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五千文物“回归”珠海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30日 07版)
    清嘉庆年间景德镇窑粉彩供器
    杨连成摄

        “这是一只羽毛丰满的鸟,它有较长的尾巴,细长的脚。初步考证为距今1亿多年前白垩纪的鸟类化石,发现于辽宁北票地区。另一件是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的小型幻龙——贵州龙的化石,20厘米长的宽扁型身躯上有小小的脑袋、细长的脖子和尾巴,很像后来出现的蛇颈龙。它趾爪型的四肢能像鳄鱼一样匍匐行走,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使它成为游泳健将。”日前,拱北海关历年查获的5557件珍贵文物运抵珠海市博物馆,专家们在清点这批从出境走私者手中截获而来的文物时,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这批珍贵文物的“回归”使珠海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增加到1.5万余件,是珠海市博物馆1985年建馆以来接收的数量最多的一批文物。珠海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振忠拿出一枚古铁钱对记者说,我国元代以纸钞作为主要货币,铸币不多。而“至正通宝”恰恰是元朝顺帝至正年间铸行的钱币,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的正面有“至正”两字,背面铸有地支纪年的八思巴文和汉文数字“寅、卯、辰、巳、午”,钱币有内郭和外郭,内郭略细,外郭宽平,一般为铜色、深红及浅红居多,也有偏黄色的,所铸汉字“至正通宝”笔画粗壮。在铸币量极少的元代,这些“至正通宝”并不是一般的流通货币,而是作为“寺观钱”供信徒进献寺观香火钱时用的,亦称“供养钱”。

        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古铁钱则标志着中国货币发展史上五铢钱制时代的结束和通宝钱制时代的开始。珠海博物馆馆长张建军介绍说,“开元通宝”意思是开始了一个宝货通行的新纪元,方孔圆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某某(多为铸币年号或国号)通宝”、“某某元宝”、“某某重宝”等。这种“开元”钱每十文重一两,每文铜币称为一个钱,原来实行的铢等计量单位停止使用,出现了“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这种钱币文化历时1300余年,直至民国初期才逐渐消失。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受到我国开元钱的影响。记者从这批古铁钱文物中看出,我国古代铸币文字的书体变化,先秦为篆,秦至隋多为小篆,开元钱则以隶、楷为主。

        专家们在向记者出示广东省文物局移交的文物清单时说,这批文物种类多、年代全、数量大,以古生物化石、陶瓷器、铜器、佛像、钱币及木雕为主,其中明代三彩人物俑(无头)、佛头(年代未鉴定)、汉代彩绘陶马头、白垩纪鸟类化石、中生代贵州龙化石等文物最为珍贵,古金属钱币、旧纸币、旧支票收据、手抄本及民国书籍等文物较多,年份各异的陶器、瓷器类文物也占有较大比例。(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