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时代先锋

    铆在大山做实事

    ——记湖北省建始县人武部部长张瑜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30日 04版)
    图为张瑜(前右)为村民试穿棉衣。
    新华社发

        湖北省建始县人武部部长张瑜在建始县群众的印象里,总是风风火火、四处奔忙的样子。这几天鄂西南普降大雪,一大早,张瑜就在茅田乡董家园村土家族村民谢兴美家的火塘边坐定,给20多名村民讲解明年人武部要为群众办好的几件事情。

        张瑜从军16年,一直铆在大山深处,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把党的温暖播洒在土家苗家的村村寨寨。

        让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老少边穷地区,全州390万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就达230多万人。

        1996年4月,刚刚被恩施军分区特招入伍的张瑜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听到党的声音,是时代赋予我们党员军人的责任。”

        从那以后,张瑜便常年奔走在为群众讲党课的路上,曾多次遭遇山体滑坡、翻车,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很多偏远山村吉普车四个轮子无法走到,张瑜就用自己的双脚走到。三里乡石牌村山高路险,村民居住分散,道路险峻难行。第一次到石牌村,张瑜就走遍全村。晚上,村支书黎景相为张瑜脚上挑破3个大血泡。20多天里,张瑜翻山越岭、走村到户,给党员上党课,与党员谈心,经常是出门星辰满天,归来满天星辰。通过张瑜的帮带,村支部发展思路明了、党员干劲足了。2010年该村被评为全国“生态家园示范村”,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16年来,张瑜把党的声音送到200多个偏远的土苗山寨,20多双解放鞋磨穿了底。张瑜的党课,激发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学子当兵的热情,连续5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每年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1000多名。 

        见不得有群众受苦

        张瑜担任人武部部长后,把解决农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问题,作为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摆脱贫困的当务之急。

        官店镇后坪村独果木河,峡谷幽深,坡陡水急,河道狭窄,每遇山洪,两岸300多户1000多名村民必遭其害。2007年底,张瑜同镇党委一道,率全镇49个民兵连上阵,在长达4个多月的攻坚战中,新修河堤3.9公里,清理河道淤积物4万余方,治理支沟10条,建水泥桥6座,恢复水毁公路4公里、农田300多亩,彻底改善了后坪村的面貌。

        张瑜见不得有群众受苦。龙凤镇三河村村民邓大学,20多年前患小腹化脓穿孔,多年来四处求医问药,欠下一大堆债务,是个孤苦伶仃的特困户。在2003年的一场暴雨中,他栖身的土坯房被夷为平地,成了四处讨饭的“流浪汉”。2004年初,张瑜担任恩施军分区驻村工作队队长进驻三河村,见到邓大学的窘境,张瑜马上向军分区首长报告,协调军分区机关官兵为其捐款4000多元,突击20多天时间就给他建起两间瓦房,接通照明线,装上自来水。住进新房那天,张瑜又同军分区官兵一道给他送去沙发、衣柜、炊具、热水器……前往看热闹的一位土家族老大爷说:“邓大学遇到张队长这个‘活菩萨’,真是命好福气大呀!”

        板桥镇大木村,是恩施州最偏远的高山贫困村。2005年初,张瑜打起背包住进村。一连几周,他带着水壶、挎包,带领村干部翻山越岭,逐一调查摸底,很快制定出《大木村脱贫工作计划》。整整一年,张瑜吃、住、劳动在大木村,带领群众建起村办公楼、小学楼、卫生室,打通村组公路15公里,架通便民桥两座,新建水池、水窖240多口。他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以板党、烟叶、魔芋、养殖等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使村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找出制约发展的难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兵有“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2008年初,张瑜带着“有效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课题,一头扎进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乡镇。经过20多天的深入调研,找出“组织难落实、训练难开展、装备难保障、作用难发挥”等一个个制约民兵履行使命的难题。

        他结合当地需求,按照军地结合、平战结合、管用结合、寓兵于民的建设路子,着手解决这些难题——在县直单位组建50人规模的常备民兵应急分队,每个乡镇组建30人规模的常备民兵应急队伍,主要担负保交护路、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治安联防等任务。这不仅解决了过去“有组织无兵”和“有兵无组织”的难题,而且使民兵队伍得到整体优化。

        要确保民兵常备应急分队指挥顺畅,就必须有现代信息化平台作保证。张瑜针对当地实际,采取军地联建等多种形式,建成集指挥网络、专用电话、可视电视会议系统于一体的自动化作战指挥中心,确保民兵分队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获取行动指令。 

        建始县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组建两年多来,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协助公安、武警完成了3起重大处突任务,抓捕不法分子16名,20多次成建制组织参与抗雪、抗洪抢险和灭火救灾。(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特约记者 李华敏 本报通讯员 徐应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