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查干湖畔盛开的萨日朗花

    ——访吉林省前郭县前郭尔罗斯民族歌舞团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9日 05版)

        舞蹈老师口中的拍子声,歌唱演员咿呀的吊嗓子声,乐团里各式各样的乐器声……早晨八点,当很多人还奔波在上班途中时,吉林省前郭县前郭尔罗斯歌舞团已经“热闹”起来了。

        忙碌的不仅仅是演员,在行政楼的服装室里,从演出一线退到后勤二线的包继红大姐一边整理着服装,一边和记者念叨着:“这些是要清洗的,那些是要缝补的……”

        看着歌舞团红红火火的景象,迎接我们的团长哈斯介绍说,从1956年18人的歌舞队到今天160余人的歌舞团,从当初只能在县里演出到今天能在国家和世界舞台上演出的专业团体,前郭尔罗斯民族歌舞团就像草原上顽强奔放的萨日朗一样,把根扎进查干湖畔的泥土中,生生不息。

        为民族艺术多播一些种子

        “不要做琴匠,要用感情学。”今年25岁的郭畅依旧清晰地记得13年前,马头琴老师赵金宝对她的这句教导。

        一曲悠扬流畅的《嘎达梅林》,让郭畅从第一次接触,就深深爱上了马头琴。如今,从吉林艺术学院毕业的郭畅,已经是团里少数几个汉族演员之一了。当初的赵金宝老师依旧是郭畅的马头琴老师,同时也是歌舞团的副团长。

        今年50岁的赵金宝已经在歌舞团工作30多个年头了,“1979年我刚进团时,团里只有两个音箱。我从科尔沁草原背来的马头琴,是团里的第一把马头琴。”从进团的那一天开始,赵金宝就向团员们传授马头琴的演奏技艺。从培养出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再到1997年中国马头琴协会吉林分会在民族歌舞团成立,其间的辛苦可想而知。

        最让赵金宝感到欣慰的,是前郭县对民族艺术的重视和支持。“除了财力物力上的大力帮助,县委县政府还为民族艺术撒下了一大把种子。”

        马头琴协会吉林分会成立后,前郭县县委、县政府一次性购买了50把马头琴,发给全县4个民族学校,以普及马头琴艺术;招聘来的马头琴教师按照大学生分配的相关要求享受待遇;2002年,马头琴培训被正式列入前郭县蒙古族中小学生选修课。

        “除了学生,还有好多农民朋友和老年朋友在艺术团免费学习。”赵金宝高兴地说,“前郭县有这么多人学习马头琴,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

        “演员需要学习,就像萨日朗需要雨水”

        午休时间刚过,歌舞团里又充满了跳动的音符。“511琴房下午练琴表:1:00—2:30 乌兰那日苏 文正 2:30—4:00 郭畅”,在歌舞团行政楼,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练习室门上都贴有这样的时间表。陪同我们的哈斯团长介绍说:“在歌舞团,上午主要是集中排练,下午一般是交流和独自练习。”

        推开511练琴房的门,两名青年男演员正在练习,嘹亮悠长的歌声和着深沉粗犷的马头琴乐声充盈入耳。“这两个小伙子不仅是我们团里优秀的演员,还是团里的学习标兵呢。”听到哈斯团长的夸奖,乌兰那日苏和文正的脸上泛出了红晕。

        2008年4月,20岁的乌兰那日苏和文正做出了平生最具意义的决定。两人坐了4个小时的客车、22个小时的硬座,从前郭县辗转到呼和浩特拜师学艺。从那以后,两人每个星期五9点出发,星期六中午到达呼和浩特,学习一个下午,晚上6点再坐火车赶回来上班。

        半年后,得知情况的哈斯团长不仅表扬了乌兰那日苏和文正,还把他们专门派到呼和浩特脱产学习了半年。

        “演员需要学习,就像萨日朗需要雨水。”哈斯告诉我们,歌舞团的成员除了每天规定时间的基本功练习外,还必须参加团里的集中培训和分期的驻外培训。

        “最近这几年,团里花了好多钱,不仅请来国家级的歌唱家、教育家和蒙古国的指挥家来给我们讲课,还轮流安排我们去艺术高校、去内蒙古学习。”蒙古族小伙文正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原创是艺术团体的生命和灵魂”

        下午4点,前郭县冬日的太阳已经摇摇欲坠了。走进综合楼舞蹈队第一排练厅,记者看到徐月娇和她的41位舞蹈队队员仍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年底即将出炉的一台原创大型舞蹈诗——《查干湖》进行排练。为了这台舞蹈诗,舞蹈队将进行两个月的集中排练。

        哈斯说:“为了这场礼赞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全原创舞蹈诗,歌舞团早在2008年就开始筹划了,在定剧本、编舞和配乐等方面都投入了很多。”

        “原创是艺术团体的生命和灵魂”,这是在走访中哈斯团长和赵金宝副团长不约而同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据哈斯介绍,多年来,歌舞团共创作大中型曲目300多首,其中歌曲200多首,器乐曲60多首。其中《我的根在草原》、《请带上我的祝愿》、《梦中的草原》等20多首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

        黄昏将歌舞飞扬的前郭尔罗斯民族歌舞团染上了一层金色。临别时,赵金宝将一张名为《我的根在草原》的专辑送给我们留作纪念,“拿着吧,这里面都是金宝老师作曲的作品,《我的根在草原》还在2009年荣获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呢。”(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