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光明时评

    理性看待艺术品市场缩水

    作者:陈 方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8日 02版)

        据报道,北京艺术品秋季拍卖相继落幕,从结果来看,“缩水”已很明显。业内人士预计,明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起码有40%的市场份额下降,未来两年拍卖公司会陷入苦战。

        现如今,原本只是作为个人生活余兴的收藏,因为联手了“拍卖”,正从一种小众的“纯艺术”爱好变为广受追捧的投资渠道。不少收藏者都希望通过收藏名画、古董“发家致富”,这让很多艺术品的标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殊不知,如此一哄而上的收藏投资,会让艺术品升值的空间早早被透支干净,最后让更多藏家承担价格回落的风险。

        即便有风险,但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投身于收藏市场。于是,我们就看到,在一个“全民收藏”的环境里,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堪其乱,虚假鉴定、联手做局、赝品泛滥的现象并不鲜见。据媒体披露,一张假邮票,就可以被所谓的专家估价为250万元。况且,目前大部分拍卖行都不负责拍品的真伪,买家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如果在拍卖行购得赝品也只有自认倒霉。

        在此背景下看待时下收藏拍卖会不断“缩水”的现象,事实上它并非坏事。之前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疯狂中有着太多的不理性因素,收藏者们怀揣着各种心态进入这个市场,由于规则和监管的缺失,收藏拍卖就容易成为一个欺诈盛行的混乱市场。这样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对藏家还是市场本身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收藏拍会如今的“缩水”,是因为部分收藏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收藏的真正价值:收藏品是历史的、文物的载体,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是依附在前三项价值之上的。在关注收藏品经济价值的同时,通过钻研收藏品的艺术价值,提升自己的鉴定技术和鉴赏水平,这才应该是收藏者们在艺术收藏拍卖领域获得的收获。可以说,收藏者们对收藏价值认识的理性回归,在一定程度上“自净”了艺术品拍卖市场。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艺术品交易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但是,文物艺术品市场能够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是文物艺术品交易双方或多方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面对当下市场环境的变化,收藏者们应该静下心来以诚信平和的心态参与收藏品拍卖,而相关机构更应当以艺术品拍卖市场“缩水”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市场管理,堵塞投机漏洞,维护买卖双方的切实利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