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温源)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在打造“全产业链”战略过程中,中粮集团充分发挥资金、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多渠道服务“三农”,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我们合作社水稻每亩增收200元,1500亩地共计增收3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黑龙江省依兰县兴旺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社长刘文昌盘点一年收入时笑着说,增收主要是得益于与中粮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农业种植有机水稻,从引进良种开始实施全程集中管理。
“过去我们种粮信息不畅,产销随意性强,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后来在中粮集团引导下,开始尝试水稻特色种植,不仅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而且由于采取了规模化经营,使得产品成本大幅降低,利润空间也加大了。”该县涉农企业宏信米业公司总经理韩素伟向记者介绍,自从与中粮集团合作后,过去的小作坊企业如今产值连续三年都超过1亿元。
一端连着小农户,一端连着大市场,中粮集团积极为农业产业化搭建供需平台:中粮米业以组建合作社等形式开展水稻合同种植,给3万户农民带来600万元的增收;中粮肉食通过合作养殖模式为生猪养殖专业户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涉及养殖规模达100余万头/年;在湖北、安徽、重庆等地建立的菜籽油加工厂,为农户提供种子、生产资料和种植技术支持,提高收购价格,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工厂+农场”的订单采购方式,直接与农场对接采购大麦,4年带动内蒙古成为全国大麦主产区之一……截至目前,中粮订单农业达到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平均让每户农民增收473元。
通过订单农业,中粮为农民种植养殖提供从种子、信息、技术到金融全方位的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中粮屯河建立育种基地,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和机械化采收作业,掀起了中国番茄种植方式的现代化革命,50万农户种植番茄的平均单产从不足4吨/亩提高到了5.1吨/亩。由中粮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小麦良种“中粮六号”连续三年产量对比试验显示,该品种平均亩产512.2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6.8%。在黑龙江,中粮试点的“合作社+银行+企业”的农业金融模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中设计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和鱼塘承包权信托,破解了农民贷款的抵押担保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