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增进理解 加强互信

    作者:张云方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08版)

        圣诞节和岁末喜庆的氛围里,中国人民迎来一衣带水友好邻邦日本的贵客——野田佳彦首相的访华。

        野田先生竞选民主党总裁时,引用日本著名诗人相田的话说,“不学靓金鱼,要做丑泥鳅”,提出了“泥鳅政治”的执政理念,即不做秀,实施务实的政治。日本正面临战后历史性的过渡期。政治与外交、国内和国外都面临新的挑战。这种关键时期需要务实的政治。野田首相提出“泥鳅政治”正是出于这种政治和战略考量。

        全球性的经济低迷,给日本政治和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野田首相一上台便面临国内经济复苏和东北震区尽快重建的紧迫课题,面临与美国修复关系的重要任务。野田首相在国内寻求提高税收和加强投资等尝试,冀求尽快摆脱经济的不景气。处于过渡期的日本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需要的不只是一时性的政策性修补,而是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因此需要时间,需要信心,更需要政治决断的魄力。

        野田首相对华表示了向前看的积极友好姿态,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即是重视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具体表现。野田首相认为,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对日本和亚太地区都很重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已经签署四份稳定和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文件,特别是建立了战略互惠的伙伴关系。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对外投资的首选国家,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和睦的国际环境,和谐的国家关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中日两国要积极创造利于两国和平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提升两国友好合作的水平。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日两国关系的内涵显现出了新的施展空间,由双边关系向多边关系拓展,由政治因素为主向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展,由感性向理性发展。地区和国际间的协调因素日渐突出,战略意识进一步增强,两国关系更趋多元化。中日友好关系正迎来一个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都在积极筹备各种纪念活动。中日两国应该排除外部因素和意识形态等的干扰,以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开展扎扎实实的友好大交流,增进理解,加强互信。为了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为了东亚和世界的和平,这是中日两国相处的唯一正确选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