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文化强市百城行(20)

    文化繁荣的七彩图景

    ——品读绵阳文化强市的“文化印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5日 04版)
    美丽新绵阳
    《大北川》剧照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文化是城市精神塑造的支撑,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源泉。

        主持人语

        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四川省绵阳市已经有2200余年的建城史。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等无数杰出人物。如今,绵阳正描绘一幅七彩的文化图景,将文化融入市民的生活。本期光明日报《文化强市百城行》走进中国科技城绵阳,感受“文化绵阳”的魅力。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延续千年的文脉

        “过去,长虹、九洲几乎就是绵阳的代名词。现在,文化已经成为绵阳全新的城市符号,融入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之中。”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说,文化力量成为绵阳科学发展的源动力,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绵阳赢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大批特殊荣誉。

        有2200余年建城史的绵阳,从古至今人文荟萃,这块土地上先后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等无数杰出人物。这里是黄帝的元妃嫘祖的故乡,治水英雄、中华民族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也出生于此。

        作为中国惟一的科技城,长虹、九洲等实力雄厚的军转民科技企业早就让绵阳蜚声海内外。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和上百家科研院所,让科技文化成为绵阳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历经“5·12”大地震的洗礼,感恩奋进,成为绵阳新的文化脉搏。历史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与感恩奋进文化交相辉映,这也是文化绵阳的魅力所在。

        普通市民的“文化超市”

        这几天,虽然演出日程紧张,但青年歌唱家马渲子还是先后几次在成都与绵阳之间往返。再过几天,她将带着她执掌的东方茉莉女子国乐团,携手维也纳雷哈尔交响乐团,到绵阳举办新年音乐会,还将到北川新县城进行慰问义演。

        年末岁首,从留美博士的钢琴音乐会,到中西合璧的交响乐音乐会,从川剧进社区,到文艺小分队的广场文艺演出,面向绵阳广大市民的文艺演出活动让很多市民感觉“目不暇接”。

        事实上,这样的“繁忙”景象,近年来在绵阳已经成为常态。川剧三国戏、羌族歌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昌洞经古乐、李白文化、“两弹一星”科技文化等,长期都在各大景区、公园、广场展示,还有免费开放的“三馆”,一批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古镇的开放,山歌节、民俗展演、广场和社区的院落每天早晚的“坝坝舞”……文化已经渗透到绵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在绵阳涪江东岸的龟山之巅,刚刚重建落成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标志。1公里外的富乐山下,投资2.3亿元的绵阳博物馆新馆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不仅将成为浓缩绵阳历史的重要景点,还将成为市民终身教育的免费学校和休闲场所。

        事业与市场的样本

        最近一段时间,“邮政文艺下乡”在全市各地乡村巡回演出。承担这个演出的,是绵阳市艺术剧院。

        推进文艺院团改革,走向市场要市场,绵阳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1年,绵阳撤销市川剧团、歌舞团、红星影剧院,组建绵阳市艺术剧院;2003年,撤销市电影公司、涪江影剧院,组建绵阳市艺术中心……

        体制改革的探索,带来的不仅仅是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在全新的体制下这些单位成为绵阳文化事业的市场先锋。现在,绵阳市艺术剧院每年的收入达到350万元,这是改革以前的数十倍。绵阳市艺术中心成立以来,产业链延伸到演艺经纪、电影放映等领域,市场辐射到了全省大部分地区。

        体制的变革与市场化的生存状态下,绵阳的精品文艺创作却连年不断。从川调歌舞剧《黄颜色·绿颜色》到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再到羌族歌舞剧《禹羌部落》等,早已为普通市民熟悉……

        最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市场化模式打造的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演出达到109场,先后获得四川文华奖“最佳剧目奖”、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等九项大奖。

        “这是文艺工作者文化自觉的表现。”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马宗舜说,文艺精品的问世,来自党委、政府提供的良好创作环境和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从而让绵阳的文化事业在市场模式下,交出了一份“双满意”的答卷。

        还有一份满意,来自市场本身。2010年,绵阳全市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达到5083个,实现产值超过25亿元。

        文化绵阳的七彩图景

        去年底,《绵阳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完成。这个投资40亿元的实验区将以绵阳北川的青片、禹里为中心,在青片河流域、白草河流域10余个乡镇打造羌族原生态风情走廊;在平武清漪江流域的13个镇乡建立羌族文化走廊,发展民俗休闲旅游……

        特色主导,区域布局,这是绵阳未来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构建一个网络、打造三张名片、做强五大行业”的文化产业构想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构建一个网络是以“三国蜀汉文化城”为中心,链接“江油李白文化产业园区、三台郪江汉墓文化产业园区、梓潼文昌文化产业园区、安县四川羌王城民族文化博览园区、盐亭嫘祖文化产业园区、北川羌绣产业园区、平武熊猫家园旅游园区”七个文化旅游园区,形成绵阳特色的文化旅游网络体系。三张名片则包括禹羌文化产业园、三国蜀汉文化城、绵阳科技文化园,以此辐射、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五大行业则包括文化娱乐业、印刷复制业、广播影视业、演艺会展业、工艺美术业等,以此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对文化事业投入比重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信心十足地说,优势与特色并存,绵阳文化的七彩图景将更加夺目,到2020年将绵阳建成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本栏图片提供:余长安

        (本报记者 余长安)

        专家点评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梁平

        绵阳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文化潜能巨大,要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布局着手,制定政策、落实规划。绵阳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盯住三个方面,一是汉唐文化;二是科技文化;三是汶川北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感恩文化。汉唐文化又主要落脚于三国文化和李白文化;科技文化则落脚于两弹一星和科学普及。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做实做亮,做大做强。要产业园区、主题公园、文化一条街、散点个体作坊一齐上。县市区突出特色,分头打造,做到县县有亮点;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放宽政策,放活经营,着力打造本土文化名品和本土文化名人,借文化的吸引力,让世界走向绵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