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三下乡”现场见闻①

    温暖送下去 呼声传上来

    ——江苏省“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剪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4日 05版)

        12月23日,虽说是0℃以下的寒冬,但徐州市沛县大屯镇的农户们心里却感到暖暖的。因为这一天,江苏省一年一度的“三下乡”启动仪式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卫生部门开设的咨询台前,数十名医生和保健专家,被前来求医问药的农民围了个严严实实。“这两天我感觉心跳得有些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屯镇好寨村73岁的唐爱莲急切地问。来自沛县人民医院的肖延河医生,马上安排护士仔细替她检查血压。听完心跳后,肖延河告诉唐奶奶:“稍微有点快,应该没多大事,主要是上了年纪的原因。有空的时候,您到医院查查心电图,最好确认一下。”科技部门的服务摊位同样热闹。工作人员正在发放《农业实用科技》、《水产养殖》等相关材料。手里攥着一叠科学养殖手册,大屯镇孟庄村农民秦登宪坐在农技人员的对面,向专家咨询这样那样的养殖问题。“我家今年养了几百只鸡,明年打算多养些,今天来想当面请教请教专家。”秦登宪告诉记者。

        “把温暖送下去、呼声传上来,让‘三下乡’真正成为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对记者说。

        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琪看来,江苏的“三下乡”经历了诸多变奏曲:“从1995年的文化下乡,到如今的文化、卫生、科技、法律等各种曲目奏着交响乐下乡;从过去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联合作战;从逢年过节的偶为之到如今的经常化、固定化,江苏的三下乡经过艰难的探索过程,逐渐形成了品牌,在农民心中真正有了分量。”

        沛县梆子剧团团长李刚对此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沛县梆子剧团是苏北仅有的几个县级剧团之一,如今一年能够把200台大戏免费送到每个镇,靠的就是政府支持,剧团被称为“文化大篷车”的流动舞台车,也是省政府赞助的。“每到农村演出一场,各级政府补贴2000多元。现在,每场演出都有好几百群众来看。”

        “只有深入村镇、深入群众,面对面地了解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心贴心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坚持不懈地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我们的“三下乡”活动才真正有意义。”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感慨地说。此次“三下乡”,江苏省共捐赠款物831万元,创造了捐赠总额最多、捐赠现金最多的新纪录。省各部门单位除继续开展对口捐赠外,还集中捐赠了部分资金,支持沛县53个经济薄弱村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省红十字会事先还走访了部分困难家庭了解需求,募集了105万元物资慰问徐州困难群众。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陆金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