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幸福和谐美厦门

    ——厦门经济特区掠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4日 04版)
    欢腾的海鸥
    给大海做模特
    闲庭休憩
    农贸市场
    郑成功雕像
    厦门大学校园一角
    鼓浪屿之波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经济特区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以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和典型示范。

        沧海桑田,春华秋实。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已走过30年历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成为境外资本投资重要集聚地和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成为海峡西岸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和先进制造业重要生产研发基地,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和国际友好交往重要区域。三十而立展风华,如今,厦门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宏大目标阔步迈进,昂首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前沿,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巨变源于科学发展,源于协调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福祉。“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不久前在市党代会上说的这句话引起广大厦门市民的共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城市竞争力与日俱增,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提升。

        一串亮丽的数字为这座共和国的“大厦之门”献上激扬礼赞:今年1月至10月,厦门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过序时进度,GDP增长14.7%,增幅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2%,为十多年来同期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继续保持东部沿海城市前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接近20%,创历史最高水平。

        厦门打开一扇扇窗口,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大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制定全国首部住房保障性地方法规,为全国提供了“厦门蓝本”。至今年11月,厦门竣工建成保障性住房2.4万套,面积160多万平方米,累计配租配售1.7万套,已入住1.3万户。今年还有41万套保障房开建,开工率居全省第一。

        ——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医保新政,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村参保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就近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实现医保待遇城乡“同城同权”,每年可减轻参保人员约1.51亿元的医疗费负担。今年起,厦门市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财政补助从190元/人/年提高到300元/人/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7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为此,今年比上年度增加投入8000万元,惠及城乡居民90万人。同时,厦门还将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减轻了居民负担。

        ——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全覆盖,受益群体40多万人。近10万无任何养老保障的60岁以上老年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直接享受每月200元的基础养老金。无论是养老保险待遇还是覆盖面,厦门都领先全国。

        从厦门今年安排的社会事业民生工程战役项目看,多达180余项,是去年的3倍,年度安排投资达102亿元。厦门民生工程战役的惠民领域已实现进一步扩大,新增交通改善、环保、惠农、绿化、菜篮子、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项目,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收入作为民生之源,把保障作为民生之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民生之纲。

        一切为了造福人民的经济特区建设理念,打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温馨和谐美厦门。如今,当人们踏上南国厦门这片鸟语花香清新秀丽的土地,便进入了一个美的世界和幸福的海洋。

        (本版部分图片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马跃华/撰文 徐 冶/摄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