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体育的“魂”是文化

    ——有感于首届体育文化博览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3日 09版)

        三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已实现了登顶金牌榜的辉煌,但获得过“体育奥斯卡”劳伦斯体育奖的只有姚明和刘翔。在后北京奥运时代,中国正努力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这种战略转型就是要积极同国际主流体育文化接轨。日前,中国首届体育文化博览会在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以体育文化为题材的博览会。

        体育文化需要载体表现

        在美术展区,观众对一幅幅奥运冠军人物画像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由青年女画家李芃创造的“奥运中国风”系列美术作品,是她采用中国古老的岩彩艺术创作的。“即使再过半个世纪,这些奥运冠军的画像依旧鲜亮如新。”李芃对观众介绍说,“岩彩画是我国最古老的美术创作手法,从仰韶原始彩陶,到秦兵马俑彩绘、汉马王堆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唐宋卷轴的工笔重彩,都是采用天然宝石级矿物。用这样的创作形式创作的岩彩画,不仅可以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而且能够像奥林匹克精神一般永远保持那份质感和色彩。”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表示:“体育不仅仅是赛场与争斗,在国家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是一种必然,体育发展本身也需要发展文化。但是,体育文化是抽象的概念,不只是蹦蹦跳跳,它需要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而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体育文化需要“以人为本”

        “文化的核心,所谓‘魂’文化,就是培养人,体育也是如此。国际主流体育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草根体育;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体育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切以国家和民族荣誉为指向的竞技体育。”孙大光告诉记者,“集体性的体育活动,浓缩了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比如分工合作,尊重规则,奋勇拼搏,团结互助等,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首届博览会期间,参观者可以在三人毽球表演体验区接受邀请,亲自感受运动所带来的激情与活力;还可以携手家人,一同报名参与家庭健身挑战赛等。孙大光表示,通过体育文化博览会,人们会发现,体育概念跟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体育健身成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精神滋养。

        体育文化需要产业支撑

        国际上,竞技体育的产业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即使是曾坚持“业余体育”的奥运会,在向职业化打开大门后,也迅速走上了高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以篮球NBA和足球五大联赛、世界杯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

        在博览会期间举行的高端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群众体育是事业,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但竞技体育应更多交给社会,走产业化道路,以赛事为核心的职业体育不仅是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更有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表示:“职业体育是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产品。体育赛事本身承载着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积极进取、承担责任等价值观,这恰恰是现阶段的中国社会需要的。”

        因此,职业体育的发展过程,也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职业体育同现代传播手段紧密结合,传播广,影响大;围绕联赛可以衍生出多种文化样式,比如球迷文化、俱乐部文化,也包括广告、影视、新闻等。

        在刘扶民看来,发展职业体育,要学习西方成熟模式的经验。他认为,应以市场为主导进行改革,比如中国足球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它既脱离举国体制,又缺乏有效监管。只有市场经济与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迎来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繁荣。( 本报记者 王 东 侯珂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