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内有多少人作业,领导是否按要求下井带班,井下瓦斯浓度有没有超标……这些重要信息都可通过手机在地面进行实时监控。
记者近日在山东济宁的许厂煤矿采访时发现,这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由于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矿山”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走进矿区大门,记者看到,准备上中班的工人们每个人头上的矿灯都连着一根线,腰间别着一个呼机大小的仪器。“这个叫定位仪,三四年前就开始用了。”正要下井的工人李杰说。
“过去,通过这个定位仪,井下人员的活动轨迹,在指挥中心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一年前,中国移动为我们安装了工矿通安全管理系统。现在,我的手机不仅能打电话,还是管理平台,可以对产量、库存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并同步了解井下的安全生产情况。”许厂煤矿副矿长赵文昌说。
煤矿智能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煤矿的井上、井下,安装各类传感设备,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对井下环境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射频技术、传感等技术将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管理人员手机上,从而实现数字监控。
赵文昌打开手机界面上的工矿通系统,在矿井人员定位栏,显示出“16:35,井下人员830人。副总工程师赵付河,在530采煤点位置。”“这个位置在海平面下460米处,他在井下到过哪些作业区都可查询到。”赵文昌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安全监测中心,技术员小蒋指着大屏幕上的七彩柱状图说,井下安装有201个瓦斯传感器,每2分21秒就能完成一次扫描并通过工矿通网络将数据传到这里。
“当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手机会收到报警短信。”参与研发工矿通的中国移动员工说,如果异常情况没在限定的时间内处理,系统将会自动断电,并向手机发起语音呼叫。通过智能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处理,或通知撤离。除了瓦斯数据,一氧化碳浓度、水压、风速等数据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也至关重要。这些数据也能通过自动采集后传到指定技术员和领导的手机上。
如今在山东,有13家煤矿企业安装有工矿通管理系统,其中还包括济三煤矿。济三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科科长巴奇说:“系统采集的数字是自动生成的,谁想修饰包装、虚报瞒报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产量是多少,通过哪个机器称重运输的,都有据可查。”
巴奇点击手机上的工矿通视频监控,能看到矿井下16个重点临近区域的视频画面。在5306采集面,记者看到缆车在自动运行着。(本报记者 郭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