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献计献策13

    档案资源利用大有可为

    穆占一(吉林省档案局副局长)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21日   02 版)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档案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档案文化精品,“十一五”期间,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又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档案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定位不明、精品不多等。《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新起点上,着力提升档案文化活力。

        一、推动档案文化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服务。档案承载着记录“往事”的职能,宋神宗为《资治通鉴》命名时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在当代社会,有必要发挥档案文化“有资于治道”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实际上,推动档案文化为大局服务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历史真相,使有益经验得到运用、发展,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

        二、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部门是档案史料资源的保管部门,在原始资料占有上优势明显。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共有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这些档案不仅是管理、保护的对象,也是实现档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坚实的基础。各级档案部门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在大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与其他文化机构积极联合,编研出更多文化精品。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一方面,积极利用自身编研力量,单独推出档案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与国家清史编委会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系统整理馆藏清代档案,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21世纪国家标志性公益文化工程贡献了第一手的档案史料,也为自身下一步的编研奠定了基础。

        三、建设档案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档案不仅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也有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尤其是近现代的档案史料,不仅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情况,也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众多鲜活事例,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各级档案部门有责任把这些史料利用好、宣传好,将档案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

        档案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静态的档案是“死档案”,放在那里,落满灰尘,用途有限。只有把档案史料充分利用起来,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建成“思想库”,使之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档案才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