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什么首先邀请《文明》合办中文版?为什么国际奥委会特别授权《文明》独家发布《奥林匹克宣言》?《文明》靠什么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文明》杂志通过10年的探索实践,踏上了将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中国自主文化品牌向世界传播的梦想之路。《文明》的成功,值得思考,足资借鉴。希望下面两位相关人士的“对话”,能带给读者有益的启示。
■娄晓琪(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文化自觉与国际视野
《文明》是一本以图片为主的视觉人文杂志,力图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观察。10年来,《文明》的总体编辑方针和品牌建设原则可总结为9个字: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10年来,《文明》积累起一套规范与传统,给自己设置了禁忌与原则:不献媚时俗,不急于求成,不搞话语霸权,不行文化歧视,不说片面妄语。
创刊不久,《文明》的内容、风格和制作水准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注意。他们在北京作出了让《文明》杂志社出版《国家地理》中文版的决定,但《文明》婉言拒绝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文明》应该定位于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概念、品牌价值和文化基因平台,这也是《文明》的前途所在。外国人想真正了解中国,需要借助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一流制作水准的中国文化品牌。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范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文明》的样板。不同的是,它以西方人的视角看世界,《文明》倡导的是中国人眼中的人文世界,立足点是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解读世界,这是我们所理解的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
坚持走原创品牌的创新路线,一定会遇到资金、人才、技术、发行和题材来源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但是,我们也知道那时正是中国民族文化品牌起步的最佳时机,所以面对不理解、不信任和不支持,《文明》人没有退缩。事实证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品牌和中国人独特的人文视角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成为《文明》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基本要素。
同样不可缺少的是国际视野。在强调以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的同时,同样重要的是以国际眼光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后,《文明》推出的“新北京·新奥运”系列珍藏特刊,被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家著名学府永久收藏。国际奥委会的评价是:文明杂志为奥林匹克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文明》在做奥运选题的时候非常注重完整性、系统性,特别是注重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介绍奥林匹克历史、表达奥林匹克理念。国际奥委会很认同《文明》杂志社的理念和做法,认为这对奥林匹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奥委会罗格撰文指出:《文明》杂志准确地理解和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理念与价值。正因为如此,《文明》杂志社才可能得到《奥林匹克宣言》全球的首发权,才可能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独此一家得到正式授权出版奥林匹克系列刊物,扩大了杂志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视野之下,我们将世界文明构成元素:民族、信仰、地域、人文、历史等和谐地统一展示到《文明》杂志上,古今中外的民族、民俗、民间、民生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唤起人们对不同生态的存在方式和多样文化的尊重。
在国际视野之下,《文明》吸引了大批外国作者撰稿,其中包括:以色列总统佩雷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国际奥委会前后两任主席萨马兰奇和罗格,德国、英国、日本、埃及、美国、俄罗斯、秘鲁、匈牙利、印度、阿根廷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比利时安特卫普市、挪威奥斯陆市、芬兰赫尔辛基市、美国洛杉矶市、美国盐湖城等市市长,以及雅典奥组委主席、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执行总裁等等。
最近,《文明》杂志与世界最大的国际数字期刊发行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在数字化国际销售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文明》杂志将面向全球的读者推出原貌数字期刊,完整呈现《文明》全部内容与核心理念。
■李频(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理念的成熟与实践的飞跃
汤一介先生说:“《文明》杂志的创刊就很符合‘时’,这个‘时’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正身处其中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认识、重新估价我们人类在创造与推进文明过程中的得与失、成与败。所以我想,不能小看一本《文明》杂志,这个杂志在新世纪里提出了一个大话题,这个话题就是《文明》,是需要全人类都来思考的话题。”《文明》十年,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期刊迎战全球化浪潮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文明》始终在探索:文明的价值何在”;“《文明》始终在昭示:全球视野的理想与目标”;“《文明》始终在追求:多样文明对话与交融的载体”。编办期刊,思想致胜。伴随《文明》十年的是期刊出版者沉思的身影,《文明》编办者首先是文明思想者。《文明》十年,在发展的抉择关头总闪耀着期刊理性的光芒。其期刊理性的基础则是其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华文明的价值评估,以及评估基础上弘扬文明的坚定信念。
“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做一本中文版的《国家地理》很好,但是《文明》成为美国《国家地理》的一个中文形式是不可以的。中国需要看《国家地理》,更要看中国的原创品牌和原创内容,《文明》杂志的定位是有中国自己概念、品牌价值和文化基因的平台。所以,我们没有接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合作出版中文版《国家地理》的邀请。”——这是事后多年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娄晓琪的解释,这是全球文化多样化时代《文明》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责任。
在期刊国际化的浪潮中,在不少刊社对中外合作办刊趋之若鹜时,婉拒国际大刊的合作邀请,是特例,是异数,而支撑特例,构成异数的,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现代价值、全球价值的认知,也有对美国《国家地理》与中国《文明》关系的深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给了《文明》人这样的信心: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格局中,坚信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坚持《文明》作为民族期刊品牌独立发展。
《文明》十年中,曾先后使用三个口号以标示其期刊定位与追求:“《文明》——中国人眼中的人文世界”;“《文明》看世界;世界看《文明》”;“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这是《文明》实践理性的核心。“以中国人的视角诠释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成果。”这是“《文明》——中国人眼中的人文世界”的核心内涵。“《文明》看世界,世界看《文明》”反映期刊与世界的关系,以《文明》看世界为手段,力求达到世界看《文明》的传播效果,透露了全球化时代中国期刊人的理性自觉。“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全面解析期刊的媒介关系,深刻认知、并科学建构《文明》的媒介功能,既告示了理念的上升和成熟,更预示了实践的升华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