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据估算,全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10万亿元,登上新的历史台阶。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一样快速增加的是对其的思考:究竟该如何看待财政收入规模?财政增收较快是否意味着税负加重?增收的财政究竟如何支出才合理?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财政收支管理。专家学者认为,在关注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财政支出的力度和效果,进一步促进财政收支规范,加大民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入与出:收支更规范
财政部统计,今年1月—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68.49亿元,增长26.8%。据估算,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首次超过10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呈前高后低走势,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1%,二季度增长29.6%,三季度增长25.9%。从9月份起增幅逐月回落,9月至11月分别为17.3%、16.9%、10.6%。
如果将近十年我国财政收入放进坐标系,可以看到一条明显上扬的曲线。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8万亿元,2003年突破两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7年突破5万亿元,2010年突破8万亿元。
从国际视角来看,按照统一口径计算,近几年,美国财政收入保持在4.5万亿美元左右,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保持在8500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我国财政收入的总体规模已不小。但必须看到的是,我国的人均财政收入的世界排名仍处于百位之后。
“近十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力提高的表现,国家财力提高后才能有基础进行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应该说,我国财政收入的总体规模并不小,但在收与支的规范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原因还是发展阶段不同,这需要循序渐进。”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指出。
令人关注的是,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一步,上个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也意味着我国将通过推进预算改革,进一步促进我国财政的收与支更加规范。
增与减:减税进行时
“今年个税改革后,我每个月少交100多块钱的税,但今年物价涨得厉害,生活成本增加,希望能再减点税。”内蒙古工业大学职工刘雪芳坦言自己2011年的感受。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企业、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我国整个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达到90%以上。今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保持了近几年来较快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求减税的呼声日渐高涨。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高位,一些普通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加重。一些普通百姓不禁担忧: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是否意味着税负加重了?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如果单纯从百分比和数字角度看,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税负水平的标准是宏观税负,也就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根据财政部统计,按照国际通行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4%,低于世界35%左右的平均水平。
相关专家同时表示,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推算,业界预计的财政收入全年超10万亿元已成定局,这为进一步扩大政府支出和进行结构性减税提供了空间,结构性减税有待进一步推进。
据了解,2011年可以看做是中国结构性减税给力之年,一年中密集出台了上调个税起征点,上调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资源税、增值税扩围等系列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可以说,“减税”已成为近年税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主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对于小企业、企业的创新活动还要给予税收优惠,要尽量减税;但同时也要有结构性增税,比如资源税。此外,特定税种也要有增有减,比如个税具有明显的减税特色,但高收入阶层要多交一些税。
量与效:向民生倾斜
如果用财政支出来穿针引线,可以明显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轨迹,这其中包括结构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大幅增长也好,教育财政支出占到GDP4%的目标也好,科技、水利、保障房等支出力度大增也好,都证明我国目前财政支出是在大幅向民生领域倾斜。
“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出分别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1.6倍、2.6倍、1.3倍。
然而,支出规模增大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支出的效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指出,“在民生支出方面,一方面要更加重视效果,比如教育支出,更应该考虑的是公平,重视农村、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是否可以持续,要考虑到我国今后将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后要加强社会保障类的支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投入。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支出中,住房保障支出3157.78亿元,住房保障支出完成预算的122.2%,这成为发力民生支出的一个注脚。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马珺表示,“十二五”期间是建立和保障民生、实现和谐税收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在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上,缩减政府行政管理和投资性支出,加大对民生建设的社会性投入。(本报记者 杨 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