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光明时评

    不能把文化当成“遮羞布”

    张玉玲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9日   02 版)

        据报道,湖南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区内被曝暗藏豪华私人会所“麓山沁园”,将岳麓山“兰圃”、“澜涧”景点圈入其中,客房标价每晚最少9988元。面对记者采访,风景名胜区管理人员的解释冠冕堂皇:不是会所,是文化基地,只有文化人能进……此番言论,让人惊诧。

        这种振振有词的解释,听上去有些好笑和匪夷所思,但颇能代表和反映时下文化被泛化和庸俗化的不良风气。当前,中央和地方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于是各方人士都看到了这其中的机遇,纷纷向文化靠拢,有的生拉硬套,有的牵强附会。一时间,奢侈文化、私密文化、官场文化、段子文化、圈子文化等各色“文化”,竞相粉墨登场。一些原本拿不上台面的东西,只要套上“文化”二字,似乎就能理直气壮地登上大雅之堂了。

        更有甚者,将文化扭曲和妖魔化,文化仿佛成为不合理行为的“遮羞布”,成为违规违法勾当的“挡箭牌”:在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建高档会所,是要“保护和发展文化”;用证券投机的方法来爆炒艺术品被称为“文化和金融对接”;花财政资金搞“鸡毛节、蒜皮节”为地方官谋政绩,美其名曰“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当信贷政策收紧,一些房地产商面临资金压力,也摇身一变换上“文化”的外衣,去争取优惠政策,以获得贷款;当土地的红线不可逾越时,有的人又打着文化基地和园区的旗号,行占地圈地之实。

        环顾当下各地红红火火的文化发展,不由让人反思其中到底还剩下多少文化的味道。我们看到的是,文化在一些地方被当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面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角色定位,让文化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如今,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意义来“合理化”解释文化,用文化来装点门面。这种将文化当成谋取某种特殊利益的工具的倾向,值得我们警惕。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但如果只是把文化当做借口和敲门砖,不仅不能发展文化,反而会亵渎和玷污文化。当前,需要媒体共同戳穿这些违规、违法行为,更需要文化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只有对各种打着文化旗号的违规行为明确甄别、坚决阻击,才能回复真正的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品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