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过度疲劳影响寿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8日 06版)

     编者按

        当前,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疲劳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家常便饭”,很少有人重视。然而时间久了,难免积劳成疾。不仅如此,专家指出,过度疲劳无异于追逐死亡。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疲劳的感觉,但大多数人都不会把这当回事,认为休息一下就会好。其实,疲劳的感觉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过度疲劳大脑功能会逐渐衰退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与劳动节奏加快、紧张度增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紧张程度和所遭到的影响更为明显。然而,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大脑功能会逐渐衰退,这无疑是在追逐死亡。

        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核心症状,一般是持续或是反复发作,病史大于6个月,而且疲劳没有医学上已知原因,这种疲劳感与长期积累下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有关系。除了疲劳以外,CDC还制定了8条其他症状,若同时合并出现下列8项中的4项——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痛、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多发性关节炎、反复头痛、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劳累后肌痛——就可以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重“查”轻“治”不可取

        慢性疲劳只偏重检查,而轻视治疗是不可取的。一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通过调整工作、放慢生活节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是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的。

        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大多数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可减轻原有症状,但要完全恢复正常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在治疗时,不可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定期随诊3-6个月。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京友谊医院疲劳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大多在20岁—40岁,以30岁左右的青年人居多。这些患者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企业老板、学生等,究其原因,多与生活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工作学习压力大、长期抑郁、追逐名利有关,有些人是因为缺乏自我保健知识,患感染以后没能及时休息,最后形成所谓的“积劳成疾”。

        生活中,大家只要避免长期劳累或短期高强度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早发现、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正确对待工作,量力而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善于自我化解压力,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占东)

     延伸阅读

     六招预防“积劳成疾”

        一、重视自我保健,储蓄健康。做到大病懂预防,小病懂自治,无病会养生。实事求是地进行保健活动。

        二、做到劳逸结合。如果只会工作而不会休息,身体健康就很难保证。

        三、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遇到外源性精神刺激时,要尽量控制情绪,保持平衡心态,并在短时间内将其宣泄、化解,尽量保持“无忧、无虑、无愁”的心态。

        四、节制欲望,不求名利,只有节欲有度才能减轻痛苦、除疾。

        五、合理饮食,实现多样化、均衡化营养,以消除疲劳。

        六、加强身体锻炼,强健体魄,可有效防止疲劳的发生。

        (郑杨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