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爆发阿拉伯之春政治大地震,多国政局剧变,波及全球。最初,许多以色列人为之叫好,甚至为以色列是“中东的民主安全岛”而自豪。但随着邻国埃及、约旦、叙利亚乱局,以土关系恶化,巴勒斯坦寻求入联等热点事件的出现,以色列不得不为安全环境恶化和外交空间遭挤压而焦虑,并作出政治与军事上的调整。
所谓“阿拉伯之春”并非因以色列而起,因此,以色列对其保持低调、沉默,防止“引火烧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下令内阁成员不得擅自接受媒体采访。但实际上,在媒体和网络发达的以色列,各派专家学者和官员的分析探讨不断,只是不正式表态而已。最近媒体透露,内塔尼亚胡在议会讲话中谈及“阿拉伯之春”对以的威胁,质疑阿拉伯人能否建立民主政体,怀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执政时对以色列的安全保障,担心约旦、叙利亚乱局的威胁。以总统佩雷斯、国防部长巴拉克最近也公开说,民主是犹太民族的历史传统,声称叙总统巴沙尔已踏上不归路,数周内将下台。他们还对伊朗核项目发起外交攻势,施加政治和经济制裁的压力。
当前中东大动荡,是以媒体的最大热点。以军少将艾森伯格曾称,预计“阿拉伯之春”后将迎来“极端伊斯兰之冬”,多方开战的可能性增加,包括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防部长巴拉克虽然不认为阿拉伯国家会对以发起大规模战争,但他承认,中东动荡令以安全环境恶化,地区战争的风险在上升。有分析认为,“阿拉伯之春”助长了民族情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会爆发针对以色列的“第三次起义”,“阿拉伯之春”对巴、以的影响有限。还有分析认为,土、埃、巴都是美国长期的中东盟友,他们和以色列关系恶化令美国为难,美将努力斡旋,促成和解。
有专家认为,历史地看,这是阿拉伯民族复兴进入伊斯兰民主新时期的标志。阿拉伯鼎盛时期,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对全球贸易和科学文化影响举足轻重。二战后,阿拉伯世界掀起民族解放民主革命浪潮。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世界出现伊斯兰复兴思潮,试图靠宗教实现民族复兴,出现伊朗伊斯兰革命和“基地”等极端组织,结果却成为西方反恐目标。阿拉伯人探求民族复兴,有广泛社会基础,这个过程将长期化,加上西方插手和利益追逐,中东各国动荡,前景不明,未来复杂而有许多不确定和始料不及。以色列在中东离不开美国,但与阿拉伯国家交往中,必须更加灵活,在这个大动荡敏感时期,以色列只有低调应对,提前作好最坏打算。(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