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河南省郑州市春笋学校的学生在大声朗读英语。该校是一所租借郑州市常寨村一座临街楼房的第三层楼、用塑钢板隔离成10间教室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该校为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上学机会,从学校出去的小学毕业生有3000余人。本报记者 郭俊锋 本报通讯员 张涛摄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
报 纸 |
杂 志 |
12月12日,河南省郑州市春笋学校的学生在大声朗读英语。该校是一所租借郑州市常寨村一座临街楼房的第三层楼、用塑钢板隔离成10间教室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该校为1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上学机会,从学校出去的小学毕业生有3000余人。本报记者 郭俊锋 本报通讯员 张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