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论点摘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4日 14版)

        毛泽东未赴法勤工俭学原因再探

        杨晓伟在《毛泽东未赴法勤工俭学原因再探》(刊于《党的文献》2011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毛泽东是主张留学的坚决支持者,也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之一。但他自己却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原因主要有几个:其一,毛泽东认为中西文化都有缺点,都需要改造,应先打好本国文化基础再出国,以便能够做到中西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其二,这是新民学会为了合理配置人才所做的理性分工,学会各方面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骨干会员留在国内活动,其大多数成员赞同毛泽东留在国内;其三,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开始把眼光和兴趣转向俄国;其四,随着国内政治斗争形势的迅猛发展,毛泽东投身于火热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客观上也不允许他有“闲暇”出国了。

        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财政援助

        张泽宇在《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财政援助》(刊于《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出于国际主义和维护自身战略安全的双重目的,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财政援助。1931年至1937年局部抗战期间,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向中共中央提供了161万美元和210万卢布的资金;而在1937年至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苏联和共产国际通过汇款、委托专人转交等方式,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221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实际到位180万美元。尽管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财政援助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