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学校是我们最安全的地方”

    ——山西介休以校舍安全工程带动教育均衡发展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03 版)

        日前,记者来到新落成的山西省介休市实验小学,虽然刚刚下过雪,但走进铺设有地暖的教室却给人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从无防震结构的教学楼到可抗八级地震的教学楼,从尘土飞扬的黄土跑道到现代化合成材料的塑胶跑道,介休市校安工程的实施在大大改善学校教学环境的同时,还带动了该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

        “实验小学是百年老校,原校址位于城中,依托古建筑,地方小,设施差,同时周边环境拥挤,上下学高峰影响出行。今年9月入驻新学校,首先是位置优势;第二是硬件设施:塑胶跑道、新桌椅、多媒体班班通,停车场的建设,老师、家长、孩子都很开心,都很满意。”校长李丰明一说起新校就激动不已。

        介休市市长王怀民说:“2010年以来,介休市以中小学校安工程为强力引擎,进行了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中小学校舍改造,原址重建校舍24处,异地迁建校舍40处,加固校舍13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5.5亿元,相当于2010年介休市一般预算收入的50%。”

        介休市教育局局长、校安办主任张晓锋说:“所有工程完全按照国家校舍安全抗震八级标准设计,所有钢筋最大伸长力必须达到9%,高于7.5%的国家标准,保证学校成为我们最安全的地方。”

        “在学校比家里吃的还好”

        介休市张兰镇板峪小学是个农村寄宿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宿舍和餐厅,吸引了远近9个村的适龄孩子来这里上学。家长邵承皖告诉记者:“看到孩子住的宿舍楼干净敞亮,有生活老师照顾,心里踏实多了。孩子在学校吃饭,一个星期只用花9块钱,吃得比家里还好。”

        据张晓锋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减小校际差距,全市一次性投入300万元购置学校生活配套设备,今后每年投入80万元,由教育局统筹安排用于寄宿制学校食宿设备的维修购置;对寄宿生实行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三补”,每生每年实行1300元“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经济条件好、道路状况好的村配备校车,最大程度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布局调整后,全市充分利用腾出的校舍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服务。”王怀民说。

        “让择校成为历史”

        介休三中的刘建飞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去年被交流到新建的介休七中,起初他还有些不理解,有些情绪,也有些担忧。“介休七中是新建的学校,那里的教学设备如何,教师的素质如何,学生如何?”这些问题在去七中之前始终困扰着刘老师。

        一踏进介休七中的校园,刘老师就被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所吸引,同时,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也让刘老师啧啧称赞,但最让刘老师欣喜的还是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因为刘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已经工作近20年了,过去的“黑板教学”造成的粉笔尘污染使他患上了慢性咽炎。如今黑板变成了白板,刘老师的顾虑也就烟消云散了。

        “多年来,介休市启动了名校帮弱校、‘青蓝工程’等,从‘一帮一,一对红’到‘一帮九,十校联动,打造城乡教研联合体’,介休市正积极探索着一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示范作用,促进城乡学校协调发展的新路,让择校真正成为历史。”张晓锋说。

        “落实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是教育的均衡发展,说到底就是办学条件‘硬实力’和办学水平‘软实力’两大综合实力的均衡。”介休市委书记秦太明如是说。(本报记者 王豫斯 本报通讯员 宋建国 秦 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