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关键词解读⑨

    国家文化软实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02 版)
    解读人:隋岩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关键之所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软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大众传播营造的信息环境虽然并非真实的客观环境,却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培养”着人们的现实观。 

        在当今的国际传播环境中,美国凭借好莱坞大片、动画、流行音乐等各种文化信息构筑起来的“拟态环境”,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其信息背后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歌美、人美、画美的美国影像仅仅是培养受众的信息“诱饵”,其真实目的是让受众感受到其文化信息产品中宣扬的情感美、生活方式美,最后是对其社会、制度的认同。

        韩国亦如此。韩国之所以能在受众心中构筑出文明、现代的国家形象,其“文化立国”战略功不可没。从韩剧到韩餐、从韩国服饰到韩国美容……“韩流”引发了韩国在多个国家全方位的“营销”。当韩国文化在多个国家民众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其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的软实力。

        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认为,我们不仅是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文化的屈从体。这一观点虽有些极端,但不乏片面的深刻性,尤其对个体来说,不是个体创造了文明,而是文化建构了个体。

        国际传播的各种媒介形式满足了各国受众对信息及文化、娱乐的需求,但这只是显性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客观存在却又不易被发觉的隐性功能,即通过各种文化工业的载体——新闻、图书、影视、广告、音乐、建筑去逐渐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不论是《廊桥遗梦》描绘的爱情、《米老鼠与唐老鸭》展现的乐观机智,还是哈佛大学创造的精英神话、麦当劳与肯德基策划的营销战略,都在全世界捕获着一个个年轻的心灵,这正是美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实现其权力扩张的战略诡计,是文化霸权的隐性渗透。

        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应该充分发挥国际传播的力量,通过国际化的新闻媒体,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2009年起,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在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开展试点,招收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为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相信在强大的国际传播队伍和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和不懈努力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软实力、国家综合国力与形象的提升指日可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