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这既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般规律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我们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塑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就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双重性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户口保留在农村却在城市(镇)从业的人,即习惯中所称的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具有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技能和职业预期高、物质和精神诉求高等特点。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提高显然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社会制度、社会习惯、社会管理以及本我属性等原因,这个特殊阶层的价值观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特点。
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由于市场引导不够、政策制度纰漏、人文关怀忽略、自我认知偏执等内外生因素综合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价值观首先表现在价值目标确立过程中的双重性。在经济价值目标上,新生代农民工市场意识明显加强,特别是通过市场验证自我价值实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有明显加强,但由于市场引导不够,在经济价值目标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和市场短视;在政治价值目标上,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得到加强,特别是争取和维护自己的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话语权、社会地位表达权等方面更有明显诉求,但由于组织归属不明确、政治诉求表达渠道不畅以及自有惰性等因素约束,在政治行为价值目标确立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彷徨迷惑和情出无奈;在精神文化价值目标上,因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既有积极向上、高品位追求的一面,也因传统文化糟粕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而表现出庸俗甚至堕落的一面,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更为明显。
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价值观还表现为价值标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因为时间空间、工作环境、政府政策等因素而有不同表现。一是在不同空间有不同标准,如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是公共道德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拥护者,而在私下里的言论和行为却表现出道德失范;二是在不同时间有不同标准,在长期理性选择时,他们往往表现出长期规划性和系统性,而在具体行为选择上却又表现出短期行为和及时行乐倾向;三是针对不同主体有不同标准,他们对个人本职工作价值选择上往往放纵自己,缺乏进取心和主动性,而对社会和他人却提出过高标准和要求,甚至无端怪罪他人。
新生代农民工双重价值观的四大成因
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出现双重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四大成因。
一是制度保障错位。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基本指针。我国长期形成的以户籍身份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城乡分治制度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兼具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双重特性,即在身份上他们仍然是农村居民,在职业上他们却是产业工人。这种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屏障,先天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所做贡献与分享成果之间的不对等,经济待遇上的差异引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人格和价值观的扭曲。
二是社会关怀不够。社会平等地对其成员生存条件的关心、人格尊严的尊重、自由发展的激励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但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歧视农民的社会认识,使新生代农民工从一开始就受到不公正待遇: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公共资源分享不平等、就业机会和条件不平等、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不平等以及劳动价值和人格尊重的不平等。这种不公正国民待遇是新生代农民工感受不到人文关怀和形成双重价值观的社会根源。
三是组织管理缺失。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散布于各行业企业,既缺乏正式有效的自我组织联系,也因身份原因而游离于行业企业组织之外,甚至受到歧视。这种无组织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既缺乏正确引导和组织管理,也弱化了利益诉求表达,还失去了自我教育、共同提高的机会。无组织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形成双重价值观的组织行为原因。
四是自我认知局限。价值观的形成其实质是社会主流文化自我内化和内敛的过程,其效果如何既取决于外部输入频率和强度,更取决于自我认知水平和能力。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绝大多数终究没能达到准确把握社会主流文化精神实质和精髓的程度,也不完全具备自我吸收、自我修正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多的是依葫芦画瓢和一知半解。这种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新生代农民工形成双重价值观的内生因素。
重塑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观
修正和重塑数以亿计的新生代农民工双重价值观既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在于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新生代农民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从制度安排上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实施就业所在地户籍登记管理制度,降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定居门槛,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共享体制机制。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从人文关怀上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奠定社会基础。严格实行就业人口“三险一金”制度,扩大社会基本保障覆盖范围,消除城乡歧视,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保投入力度,逐步缩小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差距。
三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优化组织教育功能,从社会管理上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组织资源。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党团群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群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设立政府专管部门和加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和轮训。
四是创新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宣传教育实效,以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接受度。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机制和载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善恶,遵守法律与社会公德。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