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从《大趋势》到《中国大趋势》再到近日最新出版的《成都调查》,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对中国的观察切口越来越小,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与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他建议——

    开放的中国要讲好“大故事”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3日   06 版)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这两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风靡世界,也席卷中国,不少中国的大学生和学者更是对其趋之若鹜。

        如今预言美国社会走向的《大趋势》销量已超过1400万册,据英国《金融时报》证实,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近年来这位享誉世界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把研究重点投向了中国。

        中国故事是时代主题

        为什么选择中国?奈斯比特的言语中有些兴奋,但更多的是学者的理性:“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来,那时中国还很贫穷。此后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现在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问题,并在如此短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也是个令人惊异的大故事!”

        “中国几乎天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可惜讲述的方式很陈旧,讲得不太好。”奈斯比特愿意来讲中国的“大故事”。“中国,全世界最令人激动的地方!中国经济30多年的急速增长让人满怀敬畏和好奇,希望为这一切找出合理的解释。”

        要讲好中国的“大故事”,就要近距离地了解中国。“50%的时间在中国,50%的时间在国外写与中国有关的书。”奈斯比特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尽管已是80岁高龄,但有年轻妻子多丽丝·奈斯比特作“贤内助”,奈斯比特先生能周游世界,也能一次次深入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多丽丝曾是约翰·奈斯比特的德语出版商,2000年共结连理后,就参与了奈斯比特的事业,她和丈夫一样认为“中国的大故事令人着迷”。为此,2006年他们在天津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专门研究中国的故事。

        从《中国大趋势》到《成都调查》

        他们的研究有了结果:中国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并响亮地预测——“中国模式”在未来数十年,不仅会挑战全球经济,也在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可以减少贫困、保障社会和经济权利要求的治理模式。

        “全面认识中国,要看《中国大趋势》,书中提出了支撑中国发展的八大支柱。而深入了解中国,要读《成都调查》,书中有创新的铁三角。”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吴伟这样推荐约翰·奈斯比特夫妇的新作《成都调查》。

        在奈斯比特夫妇的研究中,他们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拉大,而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同时涵盖了这三个领域: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基层民主建设。最本质的核心、最初的原始动力是尊重个人权利——这是中国发展路径的探索,也为世界城市发展开拓了一种新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丽丝·奈斯比特形象地比喻说:如果世界是个舞台,中国就是个新演员。显然,有一门其他演员共同使用的语言,中国应该多熟悉这门国际语言,多和西方沟通交流,让西方了解中国的“大故事”。

        成都浓缩中国的开放战略

        世界一半的电脑芯片产自成都、《财富》世界500强中有200家企业落户成都……成都虽然是一个西部城市,却是中国开放战略的缩影,这也是奈斯比特夫妇选择成都作为“麻雀”解剖的原因,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中国。

        《成都调查》再次沿用了“内容跟踪分析法”,虽然看上去是碎片似的研究,但有内在的逻辑,很符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奈斯比特夫妇计划把它译成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个版本,在世界推广,要让更多的外国人从成都的个案了解中国的“大故事”。

        通过对成都的深入解剖,奈斯比特预测,未来相当时期中国依然会保持稳定发展的趋势。由于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中国人民的收入都在增加,中国就可以获得长久的稳定,“我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刚刚到达完全实现潜力的三分之一”。(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