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四川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近3年来,省级相关部门、对口支援市和藏区各州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到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建成一个定居点、改变一个村的面貌、受益一方牧民、赢得一片人心、巩固一方基础”的目标。藏区牧民群众对定居行动计划的满意度高达95.9分。
决策
四川藏区所在的川西北草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全省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但到2008年底,依托草地和畜牧业生存、发展的11.2万户53.3万纯牧业人口,仍有近10万户50万人处于游牧状态或仅有简易居所。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能力远低于藏区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根据藏区牧民群众的意愿,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是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必然举措,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最新谋划。
四川的最终目标是,到2012全省藏区建成牧民定居点1409个,配套建设学校、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新建水源点791个、公路1.28万公里、输电线路0.92万公里等基础设施;建成定居新房10万套,帮助10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并提供有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达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的目标。
成效
近3年来,四川累计投资180多亿元,建成定居房92008户,占总任务的92.7%。建成定居点1092个、村民活动中心756个、连接公路4412公里、水源点997处、垃圾收集点1515个、卫星电视接收设备26976套等。阿坝州和凉山州已全面完成定居房建设任务。
四川还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顶尖技术力量组成专家组,研制出了能防风、避雨、防潮、透气的新型帐篷。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10万顶新型帐篷及9件套(90万件)篷内生活设施已全部发放到牧民手中,国家有关部门为四川藏区赠送的4万套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也已全部发放到位,电视机的发放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的实施,使得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牧业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牧民正由传统游牧的粗放模式逐步向集约化家庭牧场的可持续模式转变,加上基础公共服务盲区不断消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牧区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经验
藏区牧民定居行动中,四川确立了“政府主导、牧民主体、社会支援”的工作方针。省委、省政府领导经常深入藏区部署、指导、督促工作,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着力从“四个统筹”和“七个到位”上下工夫。
一是在统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激发群众主体意识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激发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行动计划具有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在统筹解决现实民生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上下工夫。既注重解决牧民定居、就医、子女上学等现实民生问题,又始终坚持以“住得下、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为目标,从而统筹解决了克服现实困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问题。三是在统筹夯实基层组织与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工夫,大大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为具有四川藏区特色的新牧区建设奠定基础。四是在统筹质量安全与突出民族特色上下功夫,让牧民定居房成为传统民族建筑与现代科技成果紧密结合的精品。
为保障牧民定居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省委、省政府组织内地12个对口支援市的规划设计力量,负责对甘孜、阿坝两州牧民定居点进行规划设计,并专门举办了300多人参加的规划设计人员培训会。通过严格科学选址,建成了一批交通方便、水源安全、通讯发达、有产业支撑、便于管理的新型牧民定居村落,同时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切实按照审查通过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定居点、定居房建设。(本报记者 余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