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祖国最北部地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围绕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区域文化的使命这一话题,专访了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马立群教授。
记者:作为地方高校的校长,您认为高校抢抓文化发展黄金期的战略机遇,创新办学理念的战略选择有着怎样的时代大背景?
马立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大学的灵魂。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国情党情世情发生深刻变革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在“文化庸俗化”、“观念多元化”、“道德荒漠化”等文化问题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大学应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职能,其中,首次提出了大学要担负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对日益彰显的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做了深刻前瞻的文化解读和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
大学文化乃是大学实现“人化”与“化人”的辩证统一。育人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大学人在创造了大学文化的同时,也在由自发到自觉地以文化塑造着大学人自己。大学的文化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高校要守护大学精神,以培养具有文化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大学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在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上发挥传承、引领创新的作用。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
记者:齐齐哈尔大学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请您简要谈谈齐大在办学特色上如何做到传承、发展和引领区域文化?
马立群:办学理念创新必须通过办学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方能实现其文化效能。校地合作是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部门间的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在高教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校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构建产学研合作载体和共建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其实质是教育资源社会化和社会资源教育化,就是大学对文化在区域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区域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区域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009年我校提出了建设“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基地”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0年11月,《齐齐哈尔市政府—齐齐哈尔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合作协议签约,成立了校地合作委员会,形成合作机制,共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在传承、发展、引领区域文化方面形成了比较优势和办学特色。
记者:引领区域文化是大学的一种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齐大的举措让我们理念一新,那么在实践路径上齐大是怎样作为的呢?
马立群:我校在推进区域文化建设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校地合作开展历史文化研究。齐齐哈尔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市委提出了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齐齐哈尔所在的嫩江流域被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泰来县金长城、金代蒲峪路遗址、辽金塔子城遗址、清代黑龙江将军府、打响中国政府有组织抗击日本侵略者第一枪的“江桥抗战”等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学校依托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市委市政府合作多次举办“江桥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江桥抗战”的学术研究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同时,还联合其他高校多次举办了“重走抗战路”活动,丰富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内容。
二是校地合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嫩江流域历史文化遗址众多,例如昂昂溪古文化遗址、嘎仙洞遗址、江桥抗战遗址、金长城遗址、清代水师营遗址等。但是很多历史遗产由于保护不当已经损毁,保护嫩江流域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对此,学校与市文广新局合作,签订了《齐齐哈尔市文化遗产数字化挖掘与保护项目协议》,对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的同时,将数字技术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将其编制成电视专题片,引入文史类、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优秀文化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目前,项目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校地合作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研究。齐齐哈尔即达斡尔语“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乌钦”和“哈库麦勒”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校以此为切入点,对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学校研究人员已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近40篇,各级立项近10项。学校成功地举办了大型地域风情歌舞晚会《阳光下的达斡尔人》,该剧用大气磅礴的民族歌舞和多媒体技术对达斡尔族厚重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再现了达斡尔人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对达斡尔族的文化发展与传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黑龙江省民委和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是校地合作拓展和延伸校园文化。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通过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考核验收。1998年组建校交响乐团,已成为校园文化的精品,成为齐齐哈尔艺术百花园中的一颗奇葩。在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巡回演出、全国第四届特奥会、中国·哈尔滨第29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进行了展示,担负着齐齐哈尔市龙沙音乐会、劳动湖之夏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年度专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起到了文化引领的积极作用。
目前,学校与政府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了15个产学研服务平台、39个共建基地,依托这些平台和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服务工作。(本报记者 汪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