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心中是有疑惑的。当今电视节目大多以“收视率”论输赢,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何会投巨资,制作这样明显欠缺“娱乐性”的题材?我们从小就听过、读过、看过各式各样科学家的故事,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如何才能做到不落俗套,真正吸引中小学生甚至大众?
看过之后,疑惑打消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倾力制作的《科学家的故事》确实不同凡响。这五集纪录片分别讲述了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五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和华罗庚的故事。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故事所传达的内涵,都堪称杰作;不仅如此,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它更是一部值得大力推广的文化佳作。
从策划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就将《科学家的故事》当作一部精品来制作,核心创作骨干都是当今中国纪录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但是,当面对这样一个题材的时候,创作人员仍然感受到了挑战。首先,钱学森等科学家虽然家喻户晓,但关于他们的影像资料则少之又少;其次,科学家的故事必然涉及大量的科学内容,如何使大众对高深而枯燥的科学感兴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三,科学家们不是娱乐明星,如何讲述他们的故事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电视受众的兴趣?
《科学家的故事》用全新的表现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传统纪录片的表现手段主要是实景拍摄和采访两种,观众看纪录片更像是听解说词朗读,单调而枯燥。《科学家的故事》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大量应用“情景再现”、“三维影像”、“人物扮演”等各种影视表现形式,充分挖掘“影像叙事”而非“解说词叙事”的潜力,使科学家的故事充满了悬念和跌宕起伏。比如,在讲述钱学森从美国返回新中国的传奇经历时,编导营造的紧张情境与故事片中的“悬疑片”极其相似,“虎口脱险”的感觉非常强烈。富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
《科学家的故事》不仅实现了表现形式的创新,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各种表现手段恰如其分的应用。在讲述邓稼先的故事时,编导在各种表现手段的基础上,将“采访”这种传统纪录片形式发挥到了极致。通过邓稼先夫人的讲述,科学家的情感和命运使观者无不凄然泪下……纪录片能够做到如此感人至深,确实难得。
形式服务于内容,只有恰当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传达内容。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而言,《科学家的故事》所传达的内容是及时的、也是急需的。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观众,更需要这样寓教于乐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