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年终特稿

    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

    ——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1日 01版)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不寻常之年。

        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

        11月CPI增幅回落到4.2%的全年最低点;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总产量跨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各地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全国新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上月提前完成……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形势下,今年以来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宏观调控的力度是得当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

        经济较快增长:在步伐放缓中提升发展质量

        日前,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将其对2012年世界增长的预期削减为2.6%;欧洲央行也宣布,预测明年欧元区区内生产总值将介于下降0.4%到增长1.0%之间——世界经济前景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从已公布的数字看:美国,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失业率居高不下,让人充满疑虑;欧元区,此起彼伏的欧债危机使欧洲大陆愁雾惨淡;日本,今年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受此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也有所放缓。

        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保持了较快增长。

        “目前全世界急需增长发动机。幸运的是,通过持续制定强有力且务实的经济政策,中国能够提供这种推动力,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

        不过,从中国自身纵向比较看,经济增速也呈现放缓的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7%、9.5%、9.1%,远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1979年-2010年年均9.9%的高增速。“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宏观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牛犁认为,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必然。

        “适当放缓脚步,是为了走得更好。”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00年中国GDP约10万亿元,2010年已超过40万亿元,10万亿元时‘10%’和40万亿元时‘9%’差别是很大的。”

        从不同地区和城市看,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

        前三季度GDP增长数字富含深意,尽管东部省市仍牢牢占据着GDP总量排行榜前列,但中西部省市区增速幅度已普遍高于东部:数据显示,在东部GDP增速过12%的仅天津、辽宁两省市,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多达17个省市。其中,重庆与天津以16.5%的增速并列第一,内蒙古与贵州以15%的增速并列第二,四川以14.7%的增速位列第三。

        蔡志洲说,发达地区城市的GDP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而欠发展地区很多城市的GDP则保持了较快增长。这说明我们的地区差距在缩小,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增强。

        “该舍的我们舍了,而舍是为了更好的得。”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工深有感触。上半年北京GDP增长8%,成为全国31个省市倒数第一。而张工觉得这样的增速更有意义,“我们主动舍弃了一些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加大调控房地产行业力度,搬走了首钢,限制了汽车购买。”他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敢不敢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合理水平,体现了我们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坚强决心。

        物价增幅回落:在破解“两难”中丰富调控智慧

        今年以来,物价的涨涨落落牵动人心。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达5.4%,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6月份CPI再创36个月的新高;紧接着,7月同比上涨6.5%,更上层楼——一时间,“中国进入高通胀期”、“CPI创新高考验拐点论”等疑虑弥漫于世。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地方融资平台集中还本付息期的风险、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国际经济再次下滑对我国经济冲击的风险等一系列新问题考验着我们的调控艺术。

        “在2011年的10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深有感触地说,从宏观调控目标到经济政策,都围绕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来确定。

        货币政策更是频频出力——今年1月至6月,央行先后共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8.5%增至21.5%。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已从上半年的偏紧、三季度的审慎平衡走向四季度的微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据了解,11月,不到13%的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远低于金融危机前16.7%的平均水平,合理的收紧银根,有效防止了“猛虎出笼”带来的负面效应。

        CPI涨幅逐月回落体现了调控成效——8月开始初见成效,直至11月的4.2%,创下年内新低。

        然而,任何一项宏观调控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

        今年以来,浙江老板“跑路潮”折射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货币发行过多,会使得物价飞涨;而另一面,由于外需不振,沿海小微企业生存困难,为了解决他们的难题,又应该增加放贷规模和力度。

        “主动应对,有保有控,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我国出台多项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不断加强。

        今年以来,一方面,围绕稳增长、控物价、保民生,党中央、国务院牢牢驾驭经济全局,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稳健前行。另一方面,新的“两难”问题也考验着驾驭者的智慧和艺术——

        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增幅有所回落。

        一方面,重工业增速继续高于轻工业,高耗能产业增长依然较快;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一方面,进出口增速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另一方面“双顺差”仍然保持继续扩大趋势。

        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幅;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的目标依然面临困难……

        展望明年,张立群分析认为,宏观政策大方向不会改变。货币政策受到物价涨幅影响仍然有较大的制约,必须继续坚持稳健的整体取向;而积极的财政政策用来解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结构调整问题。

        民生持续改善:在转变方式中落实发展重点

        住有所居是每个人的梦想,而今年,许多人离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

        刚公布的数字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比10月份下降0.28%,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其中10个大城市住宅平均价环比下降0.36%。同时,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

        今年“五一”节假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建筑工人时提出三个“坚定不移”——“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中低收入家庭,使他们住得起房子、租得起房子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经济工作再次明确,明年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保障性住房建设只是今年各地“调结构、保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我国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0%;

        我国启动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9月底,国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1.99亿人;

        我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截至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21.7%……

        涉及民生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扎实推进。“今年以来,从个税改革,到增值税、营业税改革,每一步都看到中央政府对于推进结构性减税的决心,这将对减轻企业和百姓负担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年财政收入将迈向10万亿元的新台阶。同时,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1-9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4.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107.8亿元,同比增长19.4%。

        “国家财力的增强意味着我们有更多实力来解决民生问题。而另一方面,相比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显得较慢,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明年出口动力较弱,投资需要培养新的增长点,消费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这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作为依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明年要继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伴随着投入的稳步增长和改革的扎实推进,一幅幅新的民生画卷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报记者 冯 蕾  李 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