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擎科学发展大旗 走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张笃周 徐希悦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1日 07版)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968年划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实现了空间控制与推进技术的多次跨越。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总结空间控制与推进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创新能力,对于推动创新型军民结合研究所又好又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富国强军履行神圣使命,必须始终坚持自力更生

        空间控制与推进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空间技术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世界航天领域竞争的焦点,我们要在同一个竞技场上与国外进行较量,必须以自身综合实力为基础。研究所在空间技术发展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核心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握。如果不坚持走自力更生、科学发展道路,中国航天器控制技术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有可能被淘汰。

        研究所始终坚持把富国强军、民族振兴、造福人民作为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追求,通过选择有限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在国家经费投入较为有限、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嘹亮的乐音,到神舟飞船完美的落点控制,再到嫦娥二号深空探测精确的轨道控制,研究所为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绝大多数卫星提供了控制与推进系统、程控系统和GNC系统,在世界空间控制领域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空间控制技术的一次次新突破、新跨越,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所人坚持自力更生、集智攻关,突破了一系列深空探测控制技术领域的难题;坚持继承、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成果,大大缩短了新技术的研制攻关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

        “十二五”开局以来,研究所提出了铸造“国际一流创新型军民结合研究所”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开发、资本运作力度,逐步形成型号任务、民用产业、国际业务三轮驱动的经济新格局,从而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掌握主动权引领新技术,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技术、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培育独特竞争优势,必须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多年来,研究所自觉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掌握了一大批空间控制技术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不断推动和牵引着我国空间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研究所圆满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数十颗(艘)星(船)的控制与推进系统和GNC系统的研制和发射任务,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较为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和落月探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中面临的繁重而紧迫的任务。研究所将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管理、观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化、集约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加速控制技术产业化的新途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提升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创新

        伟大的事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作为与航天事业同岁的研究所,伴随着航天事业的一次次跃升、空间技术的一次次突破,几代研究所人植根于航天三大精神的沃土中,践行并传承着优秀的航天文化。这种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的精神,与所有的技术突破一样,鼓舞着空间控制技术不断走上太空的新征程。

        作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重要发源地和航天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所在55年的空间技术活动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弘扬精神、传承文化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形成了敢于攻关、善于创新、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研究所在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研制我国第一代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等,使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成为航天文化的主要特征。九十年代,研究所相继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积累了百折不挠、严谨创新等一批航天人的精神财富。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所通过参与研制和发射神舟飞船等重大型号,分别形成了以“零缺陷的理念,攻关克难的勇气,吃透技术的能力,严慎细实的作风,同舟共济的精神,确保成功的决心”为基本内涵的团队文化。

        经过不断对空间控制技术发展和创新进程中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和概括,如今,研究所基本形成了以航天三大精神为灵魂的精神文化,以严慎细实、诚勇勤和为准则的行为文化,以“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为目标的质量文化,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核心的创新文化。这种生长在创新事业中的优秀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全所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极大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技术创新。 (作者分别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