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四个率先

    海淀区筹划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0日   04 版)
    中关村西区广场夜色
    核心区建设大会
    中关村生命螺旋标志

        12月8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内涵深远。在“十一五”期间,海淀区紧紧抓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国家和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不断向高端化、集群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十二五”海淀站在新的起点上,紧握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瞄准国际一流,争做世界第一梯队,矢志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动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高端高效

        海淀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海淀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海淀区经济发展迅猛、城市面貌变化显著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治稳步推进的五年。

        五年来,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战略,海淀区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海淀区通过率先落实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1+6”先行先试政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措施,大力支持辖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902个产品被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目录,占全市62%。

        海淀区组建了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新增上市(含挂牌)公司137家,总数达到205家,占全市一半。

        海淀区加快推进创新要素聚集,首都科技中介大厦、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国际数字设计中心、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100余家科技中介机构等中介服务组织在海淀挂牌。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等多家总部企业及明石投资、鼎晖投资等120余家股权投资机构在海淀安家,海淀日益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高端要素聚集基地。

        当前,海淀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五年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区域税收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突破千亿元大关,节能降耗水平位于全市前列。

        城市面貌变化显著

        五年来,海淀区委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城乡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城乡结合部和北部地区为重点,整体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社保等一体化发展。

        在圆满完成北坞村试点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唐家岭、八家等城乡结合部8片20个重点村城市化改造,推进了北部四镇部分村庄的搬迁腾退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统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四号线、十号线等轨道交通,西六环海淀段、阜石路、蓝靛厂南路等重点道路建成通车,海淀山后线、西山隧道、京包路等重大工程进展顺利,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生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启动了中央党校西墙外、香山南路、小月河周边等重点地区改造工程;绿化美化、水资源保护、垃圾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取得新成效……通过一系列举措,海淀区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年来,海淀区委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服务迈出新的步伐,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1.8倍。

        海淀区以实施296项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为抓手,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就业人口2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统一并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居全市首位。

        新建成各类政策性住房124万平方米,廉租房全部实现实物配租、应保尽保。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78个,体育、人口计生、养老、助残、慈善等公共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

        积极探索村庄社区化、社区规范化、管理网格化,创新“青年汇”、“阳光中途之家”、“五站合一”等服务管理模式,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目标明确

        海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从农业大区迈向科教强区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通过自主创新推动全区经济朝着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未来五年海淀将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海淀的殷切希望,也是海淀挺立时代潮头的必然要求。

        着眼这一中心任务,海淀提出要加快实施“四个率先”战略,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格局,这是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高科技核心区的内在要求和实现途径,也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区新一轮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后五年,海淀将加快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在首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进程中作出表率,保持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成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持续提高,全区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突破350亿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预期目标,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今后五年,海淀不仅将具有更优美宜居的城乡环境,而且将成为首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典范。海淀将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继续完善健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打造海淀无限美好的明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