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8日 星期四

    公民道德之歌9

    无人值守菜摊见证诚信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8日 01版)

        没人看守,不用称重,也不用讨价还价,你看中了哪把青菜,放一元钱到挂在菜篮的袋子里,就可以直接把菜拿回家。即使是车来人往的圩日,也是如此……在广西横县百合镇罗凤村,“青菜论把卖、菜摊不用守”的做法已经沿袭80多年,不仅让当地的群众增效增收,还把诚信的传统美德扎根在人们心中。

        记者日前在这里采访时,亲眼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这天,恰好是罗凤村的圩日,只见十几个菜篮子沿路边摊位一字儿摆放,里面装着用草绳扎成一把把的生菜、油菜、葱花、香菜等,篮子提梁挂着一张写着“一元一把”的纸片,以及一个用来装钱的塑料袋或者小布袋。记者观察到,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七八个村民来到摊子,放一块钱到小袋子,拿把菜走了,很是方便。

        60多岁的村民韦万芬每天早上7点左右到地里摘菜,清洗干净、分扎成捆,拿到菜摊上放着,直到傍晚再来拿篮子、取钱袋子。“这已经是第二篮了。有空的时候多摘点卖,没空的时候就少摘点,既简单又省心,还能补贴家用。”韦万芬高兴地对记者说。

        “不怕买菜不给钱的吗?”记者问。

        “从来没有这回事,大家早就习惯了。”韦万芬利索地回答。

        小小的无人售菜摊润物无声,即便是陪着家长来买菜的小孩子,也懂得主动放钱到菜篮的袋子里。受罗凤村影响,附近的洪庐村、大庐村也逐渐有了无人售菜点。

        无人售菜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记者就这个问题向90多岁的村民陆尔泉求证,他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就已经有了,少说也有8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人们要忙着干农活、做家务,如果去守摊卖菜,赚不了几个钱,还会耽误干农活,很不划算。于是一些村民将青菜摆在市场里,干脆由买菜人付钱自取,一直延续到今天。

        原来,如此“无人值守菜摊”让他们做到了干活卖菜两不误。看来,诚信也是效率,也是效益啊。

        “最大的效益,还是诚信给人们带来的和谐美好生活。”罗凤村村长王立权告诉记者,“我们村治安非常好,村里村外的人和睦相处,村里还有一个村民自发成立的妇女儿童基金会,帮助有困难的村民。”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过了,也觉得很幸福,这是大家讲诚信收获的幸福。”王立权说。

        (本报通讯员 梁家海 本报记者 刘 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