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有一家叫“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的民间公益组织。办公室里,一个坐在轮椅上忙碌的身影尤为显眼,她就是中心的主要创办人于黎。“橄榄树”的主要工作人员只有3人,但它却是许多残疾人心中的温馨之家。自2009年5月成立至今,这个中心已经帮助398名外地残疾人找到了工作。
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于黎,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一直坐在轮椅上。她对残疾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之难深有体会。于黎说她最喜欢读三毛的《橄榄树》,它的最大启示是:绝不能因为身体残疾而放弃追求美好。
1996年是于黎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先是离婚,丈夫走了留下一个7岁的女儿,接着单位破产,工作没了。她只好拄着双拐四处找工作,每一次都是希望而出失望而归。于黎说:“每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残疾人,没有工作固然难以生活,但内心的绝望却更可能置人于死地。残疾人的梦想就是能够平等工作,不受歧视,有尊严地活着。”
1998年,生活稍微安顿一些,于黎创办了一条160情感热线,专门帮助有需要的残疾人解答情感问题。2005年初,她孤身南下,到汕头一家企业成功应聘。两年后,又转战深圳,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华一直做到了深圳市天莹玉石工艺礼品公司市场副总的职位。
日子逐渐宽裕后,于黎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帮助更多的残友们也能有尊严地活着。为此,于黎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她发现: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80%的残疾人没有一技之长,培训残疾人就业或创业是改善他们生活状况、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
2009年5月,于黎毅然辞职,和几个残友发起成立了“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主要致力于残疾人的能力培训、就业支持、安置管理、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公益服务。而她先前供职的天莹公司,就成了受她帮助的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去年4月23日,“橄榄树”公益组织的首场企业与残疾人面对面互动的现场招聘会举行,共有8家企业及60多名残疾人到场参加,31名残疾人与5家企业当场达成招聘意向。
于黎的追求和事业得到了社会上一些企业和朋友的热情支持。在于黎和她的伙伴们的努力下,“橄榄树”公益组织自创办以来,已接受473名残友求职报名申请;接待残友来访、邮件电话等咨询5826人次;救助残友5名,直接安排工作398人。(本报记者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