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6日 星期二

    “书店办得像米店一样多”

    ——东莞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06日   09 版)

        “你看书,政府埋单”

        让图书馆、文化广场遍及城乡,让文化活动来到身边,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为东莞注入更多幸福元素,这是东莞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初衷。今年6月1日,东莞成功申请成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

        “你看书,政府埋单”。东莞以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为核心,构建了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几乎全部免费开放。

        “甚至不用办一张读者证,我就能在图书馆看上一天的书。”去年,从江西来东莞的小贤告诉记者,她在东莞感受到了太多的“文化福利”:周周有讲座,天天有画展,低价票就能看到高雅艺术演出。在东莞图书馆,无论是在阅览室读书看报,还是进自修室学习、在电子阅览室上网,包括存包、观看展览等等,都是免费的。东莞图书馆总馆和48家图书馆分馆,早已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说,东莞图书馆需要转型,从资料存储中心转变为市民的学习中心。图书馆ATM机是东莞自行研发的设备,可放置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读者可以方便地借到自己想要读的书。莞城图书馆开通了24小时电话服务,市民可以随时拨打莞城图书馆的服务电话咨询图书、续借图书,还能了解图书馆的最新活动信息。

        “读书像吃饭一样方便”

        东莞700多万的常住人口虽然分布在全市的32个镇(街),但他们借、还书并不需要专程跑到市区的东莞图书馆。一张小小的借书证,可以在49个图书馆以及各个基层服务点之间实现“一卡通”。

        这得益于东莞图书馆推出的总分馆体系建设。东莞图书馆的图书流动车,每天巡回在全市的村(社区)、企业、校园、军营各个角落,提供流动服务。作为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省(市)之一,东莞在2002—2011年10年间,以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将新馆建设与数字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构建起了一个资源丰富、虚实结合、形态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体系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到2012年底,东莞将实现镇街、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评价说:东莞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改变了传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排排坐”的呆板形象,以时尚、新颖、温馨、人性化的设计,建立起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新形象,为解决公共数字文化向农村基层传播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东莞还重点做好对新莞人(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各镇街每年要举办以新莞人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东莞大朗图书馆推出“新书荐购”服务,购啥新书,读者说了算!一位来自湖南的读者李先生正在图书馆准备的“好书荐购”本上填写自己的荐购书目,“特别想看《朱镕基讲话实录》,很欣赏他说话的风格,但是一套四册要差不多200块钱,对于打工一族的我来说有点儿贵,舍不得买。”李先生赞赏地说,“市民除可到图书馆现场填写‘好书荐购’”本子外,还可以通过E-mail、发短信等方式进行好书荐购,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推荐自己想看的新书”。

        “书馆遍布城乡街区,读书像吃饭一样方便。”不管新莞人还是老莞人,大多数是“洗脚上田”不久的农民,普遍感到需要学习。“书店办得像米店一样多”,150万种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800万篇学术论文、1万部视频、2000门网络课程……东莞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用这些网络资源。

        五年达全国一流水平

        《东莞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描绘了5年后东莞文化事业的蓝图。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图书馆、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全部镇街文化站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全部村社区文化设施达到示范区创建标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1.2册以上;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名城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11-2015年共安排16亿元的专项资金等等。

        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表示,今年内要实现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村一级今年要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达到“五个有”的标准,即有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社区)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点)或农家书屋、有一个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有一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或公共电子阅览室,有一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器材。

        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48个镇街分馆,509个贴近村(社区)公共图书馆(室),30座博物馆,511个文化广场。东莞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城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张 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