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5日 星期一

    每周一书

    军旅的记忆

    作者:迟浩田(北京)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5日 12版)
    《一个新闻工作者青春军旅的记忆》
    华艺出版社出版

        捧读江波同志的《一个新闻工作者青春军旅的记忆》,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许是与江波同乡,又曾同在华野九纵工作的缘故,书中记述的不少是我熟悉的情和景、人和事,深感亲切、真实、生动、感人,富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教育价值、楷模价值和欣赏价值。

        江波的日记记述了1939年胶东的抗战形势和此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战斗,以及作者两次入朝的情景,凸显出一名战地新闻工作者在炮火硝烟中战斗、成长、发展的艰难经历,弥补了我军战史及我军新闻史的空白。军史上的记载,多是从宏观、战役、决策和方针上着手,而日记中记述的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战役、又有战斗,既有集体、更有作者的亲力亲为,这样就保证了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书中彰显了我军将士及人民群众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舍生忘死的利他主义以及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需要这些崇高的精神;在当代及将来,这些体现崇高精神的人和事,都是极好的生动教材。书中收入的散文《在战友墓碑前》和《幸存者的感怀》,详细记述了几位战友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情景。作者写道:“他们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多岁,都没有结婚。他们长眠在朝鲜的群山之中,没有自己的坟墓。在朝鲜,我曾对着崇峻的高山呼唤他们,没有回响。如今年年的清明,我们活着的人,便只能在自己的心中去寻找他们。”这些看似平静的叙述难道不摇撼人心吗? 

        作者还在日记中不经意地表现出其做人做事的准则、成才成功的途径。作者在1939年中学时期的日记里,就体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志向:“ 他们拿着死并不当一回事,以他们的热血头颅,去和敌人白刃相接,冲锋肉搏,那时他们脑中没有别的,只知为了正义而奋斗,为了正义而牺牲,这种牺牲才有代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死才是所谓重于泰山的死。”作者在保持、充溢中学时期思想美德的同时,又强化和充实了勤学、自省、坚毅和宽容等美德。仅从1947年至1949年的日记中,就有数十篇是记载在战斗间隙读书的,提及的书目包括《被开垦的处女地》、《人鼠之间》、《被遗弃的人》、《新华文摘》、《苏联介绍》、《论语》、《士兵兼统帅》、《团的儿子》、《高尔基初期著作》、《解放了的堂·吉诃德》、《青年近卫军》、《苏联艺术的最高原则性》、《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等。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江波始终严于律己,坚持反省,坚守慎独。“吾日三省吾身:为群众谋而不忠乎?与同志处而不诚乎?对自己过而不严乎?”“后勤处的几位同志要回去了,大家一起交换意见,他们对我的印象是:缺乏热情,态度严肃。”“情绪不好,主要感到工作做不动,愁得很……每天晚上吃饭时,端起饭碗就想:今天干了什么,于是有些怅惘。”这些做法无疑是儒家要求的“修身”和共产党人强调的“修养”,对自身都是全面的锻造,这难道不是后来者的楷模吗?

        至于说欣赏价值,那就不言而喻了。江波是位优秀的作家,他笔下的日记,不是优美的散文,就是生动的杂文,或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妙言佳句,还有他给爱侣的情书以及多首诗篇。读者在享受审美的同时,还会从中得到智的启迪、力的增进和写作艺术、技巧的学习。

        江波同志13岁入中学时对日记便有这样的认识:“有人以为作日记这件事只不过仅仅把每天的事写下来罢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这未免把‘日记’这东西看得太狭小了。如果把它的范围扩大点,把每天所做的、所见的、所闻的再加上脑中所感想的、所要发表的意见,通通加以整理记下,那么,日记的材料便无穷无尽,便可使你感到写日记的兴趣,这样不间断地写下去,作文的技能渐渐增进,作文时可以不发生困难。”

        对于人生呢,日记也将会有莫大裨益。江波的军旅日记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者为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