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光明时评

    寻找“玉德人物” 凝聚守德力量

    作者:朱继东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5日 02版)

        近日,由新华网和首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组委会共同发起的寻找“玉德人物”活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小悦悦事件”中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被邀请出席了这次活动的第一场访谈。在道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和思考的当下,仿效古人佩玉养德的做法来寻找“玉德人物”,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令人耳目一新。“玉德人物”这一称谓,既有文化底蕴,又易被人们接受,值得期待。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影响和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规范特别是美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社会和谐、有序、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在一个社会中,道德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更是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柱。古人将玉与美好的德行联系在一起,主张“君子比德于玉”,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守德的重视。

        康德曾指出:“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个别失德事件的出现让我们心灵伤痛。这些事件的发生,愈加显得道德建设的紧迫和重要。

        道德,关乎每一个人,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道德建设就是要让公众参与、公众维系、公众弘扬、公众践行,在全社会弘扬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美德馨风,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于道德建设来说,公众是主力军,是主要的依靠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发现和大力宣扬陈阿婆、舍己救人的“最美女孩”刁娜、“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这些新时代的“玉德人物”,无疑能够发挥榜样的带动和教育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社会道德建设当中。

        令人欣慰的是,在不少人对当前道德状况感到忧虑的今天,郭明义等平凡的人用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叙述着最美丽、最动听的感人故事。他们的爱心,像一股股热流涌进了人们的心田,温暖着社会。在寻找“玉德人物”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人对陈阿婆的关心和关注,他们不仅积极参与提问,而且为道德建设出谋划策。这些都表明,道德始终在人们心中珍藏。个别事件,伤害不了我们的社会道德,相反,会更加凝聚起维护道德、弘扬美德的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