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利润创造者的员工,却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是漠视这种情况继续追求企业发展,还是腾出时间来给员工心灵送上“鸡汤”?厦门集美区在实践中得出了答案,要想企业获得更好发展,就需要给企业员工建设一片“心灵绿洲”。
急需爱的“灌溉”
深圳富士康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后,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去年,集美区委宣传部与区委文明办、区人劳局、区工会、区团委、区妇联,联合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集美区青少年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对34家大中型企业的4449名员工进行“心理体检”。最后形成的《集美区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该区企业员工心理异常的占22.2%,特别需要关注的占8.8%,略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企业员工存在三个特点:一、四大症结困扰心理健康,即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抑郁;二、企业员工成就感普遍低落;三、外来工心理问题大于本地工。
企业员工心灵出现了“沙砾化”困扰,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与机器打交道多,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心灵长期得不到爱的“灌溉”。据此,厦门集美区展开一场“心灵绿洲”企业员工心理救助活动,通过及时有效疏导,激发、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热情。
齐心协力地救助
2010年7月,集美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法律、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的通知》的详细活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集美区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发展计划;2011年年初,再次下发《关于开展2011“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年”活动的通知》,并召集多个有关部门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对全年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进行部署安排,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集美区还依托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辖区大中专院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以专家学者为骨干支撑,真正形成以政府牵头推动、部门通力合作、院校大力支持、企业持续参与、社会广泛关注的工作机制。
采访中,记者看到,自去年7月以来,由集美区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在辖区企业中广泛开展“百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企业员工心理健康体检”、“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活动,受到企业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不做“病发”时的“止痛针”
心理是有隐秘性的,心理问题因此往往不易被察觉,等到问题一出现再来“事后诸葛”,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了“病发”时的“止痛针”。
早期介入、长期进行“日常保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上上策,才能使“心灵绿洲”永远滋润企业员工心灵。
集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朝晖说:“一段时间的活动、几场讲座、几次心理救助,是很难覆盖到所有企业、所有员工的,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企业员工心理救助长效机制,才能让‘心灵绿洲’永驻企业,永驻企业员工心中。”
记者看到,集美区正为建立科学完整的企业员工心理救助长效机制进行不懈努力。曾经,为了给企业员工“心理体检”,集美区5家单位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今年,集美区在福建省率先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集美区还设立心理辅导公益热线电话6102345,专门接听企业员工来电咨询;组织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骨干培训班传授心理援助服务的方法与技巧;指导有条件企业建立员工帮助计划等。
在集美区的帮扶下,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建立企业内部心理救助长效机制。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今年首次从年度培训经费中划出8万元,专门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培训;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在每一层生产车间都设立专门“谈心室”,随时帮助员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本报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苏伟珍 周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