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泼命为民掬清泉

    ——记辽宁某预备役给水团军士长许永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1日 05版)
    11月3日,许永福带队支持朝阳抗旱打井。(资料照片)

        从列兵到四级军士长,许永福15年里带队为军地打井98眼,帮助50多万群众走出缺水或喝高氟水的困境。他因此获得“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称号,荣立一等功两次;还荣获联合国维和二级勋章。

        一位将军听到他的事迹后,动情地说:许永福用过硬本领为民造福、为国争光,堪称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提不提干,都要干一辈子”

        15年前,许永福参加高考,以3分之差与军校擦肩而过。

        入伍后,为了抗旱打井,许永福两次放弃考军校的机会,两次失去提干的机会。

        “百姓们急需好水,我不能‘临阵脱逃’。提不提干,我都要干一辈子。”许永福说。15年里,许永福说不清自己受了多少罪——长年相伴的是艰苦、劳作、寂寞;如影随形的是腰肌劳损、风湿、耳鸣等职业病。许永福掉发严重,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老不少。战友们都知道,那是由于在执行辽西防氟改水任务期间,长期喝高氟水的结果。

        辽西是全国氟害重灾区,仅朝阳地区就有300个村屯近10万群众受到氟害。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氟水使人愁断肠,地上长草不长粮;只有姑娘往外嫁,不见小伙娶新娘”。

        遵照领导批示,许永福所在钻井分队到氟害最严重的朝阳市建平县干沟子村,打响防氟改水第一枪。

        盛夏烈日暴晒,野外蚊子横行。每天,许永福身上都要被叮出几十个包。这些苦,许永福全不在乎。经过28个昼夜奋战,奇迹终于出现了。当水从地下岩石的裂隙中以每秒6.9升的流量喷射而出时,全村男女老少用碗接、用手捧,欢天喜地。干沟子村支书李志军说:“解放军圆了我们几代人的盼水梦!”

        在执行辽西地区防氟改水任务中,许永福始终冲在第一线,打下防氟井23眼,解决了11万百姓长期喝高氟水问题。他与团队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5种特殊地层找水方法,7种防氟工艺,摸索出“全孔取芯、逐层分析、分层止水、跟踪化验”等防氟改水措施,编写出《防氟改水知识100问》、《防氟改水技术问答》等小册子,为完成防氟改水任务作出突出贡献。

        “我是中国军人,我代表中国”

        2004年,许永福入选给水团第3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行动分队。利比里亚随处可见战争痕迹,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体液瞬间就被蒸发;蚊虫蛇蝎多,稍有不慎就被叮咬。许永福手臂被蚊子叮过,曾整条胳膊肿得无法打弯,眼睛也肿得只剩一条缝儿。“我是中国军人,我代表中国”,在不时受到武力威胁的情况下,许永福硬撑着战斗在给水第一线,每天凌晨5点开始,取水52吨,净水10吨,作业近11个小时。维和期间,许永福为道桥抢修官兵送水1000多次,往返行程累计2万多公里,出色地完成给水保障任务。

        在归国前的授勋仪式上,联利团副司令塔希尔少将亲手把一枚“维护和平二级勋章”戴到许永福胸前,并竖起大拇指。

        “一个士兵,感动一座城市”

        2005年,许永福带领钻井小分队来到水源极度匮乏的喀左县甘招乡。这里地质复杂,花岗岩硬度大,之前已经有10多支地方打井队因为打不出水赚不到钱,扔下20多个“干眼”走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甘招甘招,干打没招,只听钻机响,不见水流淌。”

        经过勘测,许永福把井位定在半山腰上。开钻就遇到坚硬的基岩,这是每个给水兵最不愿碰到的,可许永福和战友铆足劲往下钻。随着钻孔不断加深,基岩进尺难度不断加大,漏浆、卡钻、别钻等现象接连发生,都被许永福一一化解了。那些日子,他几乎忘记了辛苦和劳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为百姓打出水。

        半个月过去了,还不见含水的砂岩层。就有人议论:“看吧,过不了几天,他们也得撤!”

        许永福没有撤。当钻头打到197米时,富含水分的砂岩层终于出现。下管、填砾、洗井、抽水试验一气呵成。成井后,日出水量达820吨。村民们惊喜万分,奔走相告,都说:“解放军真神了,硬是在半山腰上打出甘泉水!”

        离开甘招乡那天,500多名老百姓自发打着“永远不忘人民解放军的恩情”的横幅来为他们送行。一位老人含着泪说:“跪天跪地,没求来雨;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好!”

        这些年,许永福在父亲病危、母亲病重、弟弟车祸的情况下,出色完成朝阳农村扶贫打井、饮水解困、富民工程等20多项任务。清澈的甘泉滋润了人心,更给群众带来致富佳音。以前荒芜的黑虎村,现在大面积种植果树,养起鸡鸭鹅兔,村民收入翻了一番;过去穷困的七台子村建起温室大棚,鲜花和反季节水果蔬菜远销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曾被称为“光棍村”的干沟子村,3年嫁进来了16位媳妇……

        老百姓没有忘记共产党解放军的恩情。在许永福和战友们打出的众多水井旁,有5处矗立着纪念石碑。2009年12月,在“第三届感动朝阳10大新闻人物”评选中,数以万计的群众一致把票投给许永福。“一个士兵,感动一座城市”,在白山黑水间传为美谈。(本报通讯员 焦玉庆 段君奉 王 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