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手术室之前,吕明玉5岁的女儿小茸吻了一下病床上的妈妈,说:“妈妈,加油!”
吕明玉是一位普通的电厂女工,为了一个陌生人,她半年内两次躺上手术台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无需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决定源自内心品质。
她就是山东文登电业总公司职工吕明玉,她用爱心为他人奏响了生命续曲,以博爱奉献的精神感动着社会。
献爱心点亮生命
今年37岁的吕明玉是文登电业总公司职工。在家乡她就像微尘一样平凡,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女工,却成为文登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2010年5月26日,吕明玉和60多位工友一起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报名活动,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被存入中华骨髓库。
2011年1月14日,吕明玉接到了威海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说她的造血干细胞留样与苏州一位女患者初配成功。当时,吕明玉惊呆了,她知道,迄今为止,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非常低,仅为几十万分之一。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光荣的事啊!当工作人员问她是否同意捐赠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我同意!”
可当吕明玉的丈夫刘忠威听到消息后,看着瘦弱的妻子,再看看年幼的女儿,他的心情十分复杂。吕明玉安慰着丈夫:“只是用我的一点点血来救人,我不会有事的。咱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啊!”见吕明玉的态度这样坚决,深明大义的家人很快就统一了思想。
4月8日,吕明玉在济南省立医院,做着手术前的准备。她开始每天两次皮下注射细胞动员剂,吕明玉从大腿到腰部都出现了强烈的酸痛,陪护在身边的丈夫心疼不已,可她却轻声劝慰:“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了,患者还在等着我救命呢。”
4月12日,就要进行最终的采集了。采集前,吕明玉在红十字会的留言卡上写下了她美好的心愿:“奉献爱心,点亮生命。愿患者早日康复,愿好人一生平安。”
那次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10毫升。吕明玉全身血液体外循环11000毫升,这相当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了3遍。直至午夜时分,苏州人民医院传来了好消息,吕明玉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被成功输入患者体内,听到这个消息,吕明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了放心的微笑。
那一次,吕明玉是从威海坐了一夜火车来到济南的。血液循环结束后,她又长途跋涉回了家,结果回到家后感冒了一个月,又过敏了两个月,至今尚未完全康复。
再上手术台二救陌生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国庆黄金周之前的9月29日下午,正计划和家人一起好好过节的吕明玉接到威海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称那位江苏患者最近病情出现反复,急需移植淋巴细胞,问吕明玉是否同意捐献。
吕明玉犹豫了。说实话,上次捐献到现在还不到半年,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何况她对捐献淋巴细胞所知甚少。
那位江苏的患者了解到上次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家在文登后,就不断在文登的网站上向她“隔空喊话”,恳求她再救自己一命。吕明玉动心了。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多爱自己,他能同意吗?
吕明玉明白丈夫的苦心。在她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有个差池,对于整个家庭就是一场灾难。可是,善良的她还是决定说服家人。7天国庆长假,吕明玉家开了7天家庭会议。她说:“现在就我一个人能救那个患者,我如果见死不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再说,捐献干细胞也好,捐献淋巴细胞也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理论上不会以牺牲一个人的健康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最多就是受点儿苦,你们就放心吧。”
吕明玉最终拗过了所有人。10月8日上班后,她给威海市红十字会打了电话,表示同意捐献。14日,她到医院接受体检。18日,体检结果显示身体指标正常,最终确定的采集时间为10月28日。
吕明玉的善举也得到了单位支持。单位派出专人专车,专程护送到济南。
10月28日9时许,吕明玉躺在采集室的病床上,伴随着大门缓缓关上,大家的焦虑和关怀也被挡在室外。
“紧张,很紧张。我不希望看到她有一点不舒服。”丈夫刘忠威说,“救人是大事,我得站在妻子这边。”不擅言辞的刘忠威一口气说了不少心里话。
10时30分,采集室迎来一位特殊的探望者陈方利。他是山东省第167例干细胞捐赠者。下月他也要进行采集手术。
走出采集室,陈方利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看了她一眼就被感动了!她的眼神充满着坚毅和顽强,本来我心里还有一些忐忑和不安,见过吕明玉之后,这些情绪全都烟消云散了,像吕明玉这样瘦弱的女子都可以做到的事,我这个山东大汉没有理由不行!”陈方利憨厚地一笑。
11时许,山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志民带着花篮推开采集室的门。“你的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值得我们全社会弘扬。”说着,王志民将编号为2463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和奖章放在吕明玉的床头。
躺在病床上,吕明玉内心并不平静。来济南的路上经历了近10个小时的颠簸,加上晚上又没休息好,本来就缺钙的她由于眩晕,一度无法完成淋巴细胞的采集,可吕明玉最终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在经过8000余毫升的血液体外循环后,到12时30分,终于完成了她的第二次捐献,64毫升淋巴细胞随即被带上南下的高铁,当晚就能输入江苏患者的体内。
不求名利只为心里踏实
在捐献的过程中曾有这样一个细节:医生见大家都挤在采集室里,怕影响吕明玉休息,于是说道:“病人需要安静,请大家到外面等。”
正当大家安静下来准备走出采集室时,吕明玉5岁的女儿刘小茸用她那天真无邪的童音说道:“妈妈不是病人,妈妈是为救人才躺在这里的!”
望着小茸可爱而又认真的表情,医生说:“是啊,你妈妈不仅不是病人,而且是一个高尚而伟大的人!”
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这笑里包含对小茸的喜爱,但更多的是对吕明玉的敬佩!
当记者问到吕明玉现在最大的愿望时,她脱口而出:“能听到那边传来患者康复的好消息,我们就满足了。”
有人说:“和前段时间的‘小悦悦事件’中很多人的冷漠相比,您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而吕明玉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如果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就能救一个人而不去做,就像看到一个人掉进水里拉一把就能救他上来却走开了一样,我会后悔一辈子。我不想有遗憾。”
尽管已经为那位苏州白血病患者捐了两次造血干细胞,但吕明玉一家到现在还不知道对方更多的信息。“都是红十字会告诉我们的,说对方也是女的,33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
第一次捐献时,吕明玉对配型成功的受捐者一无所知。“当时还在猜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是已经有一个家庭,那该是多么渴望康复啊!”
根据规定,受捐者和捐献者两方不能彼此联系,只能通过红十字会传递消息。即使移植成功后,也需要满一年后由受捐者主动提出,双方才能沟通见面。
“只要我们两家都好好的。”刘忠威说。女儿小茸还不能明白妈妈这一举动的全部意义。吕明玉首次到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丈夫陪着,将女儿放到奶奶家照顾。
那是吕明玉和女儿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分离。“到济南第一天晚上,我在电话里跟女儿说,妈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不认识的阿姨,这个世上只有妈妈能救她,你说妈妈应该救阿姨吗?”听到电话那端女儿稚嫩的“应该!妈妈好棒”,吕明玉禁不住潸然泪下。
当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她的感人事迹时,她微微一笑:“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单凭良心我就会这样做,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更应该这样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吕明玉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被人们淡忘的高尚品德,用无私的大爱诠释着生命的内涵。(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宋 坤 王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