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用事实说话

    郝金红编译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8日   07 版)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圣玛利亚德菲奥大教堂里,曾长期闲置着一块废弃的大理石塑像。这块材质上佳的大理石,因为一名平庸的雕刻师在本应雕刻人物腿部的位置误凿了一个洞,从而“变宝为废”。

        时任佛罗伦萨市长的索德里尼看过雕塑后,决定尽力挽救这块石材。于是,他找来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认真检查了塑像,决定改变雕像的姿态,将被破坏的部位遮掩住,在这块“废料”上雕出手握投石器的年轻大卫的雕像。

        几个星期之后,雕像即将完工,索德里尼来到米开朗基罗的工作室察看。自认很有艺术修养的索德里尼一看到塑像,便以行家的口吻问米开朗基罗:“这个年轻人的鼻子是不是太长了?”

        说这话时,索德里尼正站在这座巨大雕像的正下方,如此仰视,观察当然不够准确。米开朗基罗没有争辩,只是招呼索德里尼随他爬上架台。爬到塑像鼻子的部位后,米开朗基罗拾起木板上的锉刀和一些大理石碎料,用锉刀轻轻地敲着雕像,并让手中的石头屑一点点落下。索德里尼就站在下面几步远的架台上。几分钟之后,米开朗基罗爬下来问:“市长先生,现在是不是比刚才好多了?”索德里尼很满意地点点头:“我就说嘛,还是修改后的看起来更赏心悦目!”

        事实上,米开朗基罗手中的锉刀根本没有碰到雕像的鼻子,他只是假装在干。他明白,如果与自以为是的市长争辩而冒犯他,这块材质上佳的大理石可能会被永久搁置,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米开朗基罗不与之争辩,而是巧妙地改变索德里尼的视野,赢得了实质上的胜利:他没有冒犯索德里尼,同时又为世人奉献了西方美术史上一尊最值得夸耀的不朽之作——《大卫》。

        真理不是在争辩中产生的。不争辩的智慧就在于:与其夸夸其谈,不如用事实说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