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圆明园的建议欠妥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建议者称以此恢复民族往日荣光,但我却以为非也。圆明园倾国之力,历时150余年间始建成,占地五千二百余亩,史称费银亿万。当年圆明园之盛,正为以后国力衰败、惨遭列强洗劫埋下了伏笔。由此看来,圆明园从盛极一时到灰飞烟灭,演绎的是一段中国历史不堪回眸的一幕,哪有“民族往日荣光”可言。如今圆明园福海得以整修,亭台楼阁得以修建,作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因为民众需要的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的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休闲之处,并非是重现当年皇家气派的奢华宫苑。福建福州 曾志杨
媒体语言应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以及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笔者发现,新闻媒体语言的运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混沌,其主要表现在:一,肆意篡改成语。诸如“钱途无量”、“衣衣不舍”、“随心所浴”等等。这些最初出现在一些广告上,而今也登上了报刊和电视屏幕的大雅之堂。二,大量引用英语缩略词。除了常用的专指名词,如“WTO”、“GDP”、“CPI”、“NBA”等,又加了好多网络用语,如“OUT”、“DSD”、“PVC”等。三是五花八门的网络用语,如“给力”、“有木有”、“神马”等。不仅破坏了汉语系统的内在和谐及形体之美,而且也不便普通人阅读和理解,对小学生还有误导作用。因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新闻媒体语言文字的监管、指导与规范,新闻媒体也不要跟风,而应持慎重态度,注重语言规范,担当起对语言文化教育、宣传、推广、普及、规范应用的社会责任。 江苏泗阳 张业修
电影《杨门女将》编得太出格了
杨门女将的故事人们并不陌生,舞台及银幕荧屏都搬演过,1972年香港影片《十四女英豪》颇得好评。如今陈勋奇执导的《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感觉虽然战争场面比过去壮观,但故事情节却编得太出格了。如为了表现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爱情,硬生生地背着正常的逻辑思维让杨宗保重获一次生命,并让杨文广在狼狈窜逃的情况下与父亲相遇——都说无巧不成书,但是太巧了,这电影也就像儿戏了,毕竟这不是一部童话作品。张柏芝哭时很狰狞,骂起人来也够现代:“老娘我用一辈子的幸福保住你的人头。”穆桂英的雄性激素再多,恐怕也骂不出那样的话,因为彼时不是2011年,是宋朝年间。在炸药里面装辣椒也很雷人。辣椒是明朝时才传入我国的,难道宋朝那些女将果真能穿越时空去明朝借一点辣椒?这样的辣椒洒进观众眼中,他们无法眼含热泪,只能哈哈大笑——笑导演的幽默感。 内蒙古呼和浩特 照日格图
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
当前各级文艺剧团“送戏下乡”轰轰烈烈,确实满足了许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这种“文化下乡”活动犹如久旱之后的一阵零星小雨,远远解不了农民的“文化饥渴”。因此,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要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不断地完善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成立农民自己的文艺演出队伍。同时,充分挖掘民间本土文化资源,着力培育农村文艺“领头雁”,引导、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让台下变台上,“观众”变“演员”,促进农村文化细水长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饥渴”。江西石城 邱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