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探寻“兴国之魂”的价值根据

    卫建国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8日   11 版)

        用什么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用什么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在当代中国,能够担当此一重任的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全新判断,深刻把握这一判断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奋斗积累与历史选择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首先基于历史经验和历史判断。从党的历史加以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是历史的选择与积淀。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坚持、发展、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艰难实践中走过来的。从党的创建过程看,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90年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各时期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9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的选择。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还在于奋斗积累和继承创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和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在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特殊的激励引导作用。这些精神的核心内涵和集中体现,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等道德要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德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和一贯精神,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新时期的新概括、新发展。就是说,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两种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共产党90年奋进的进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固基之本与发展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 “兴国之魂”,更突出地体现在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保障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用什么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用什么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问题。在当代中国,能够担当此一重任的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每一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被历史发展持续证明了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即使在当今西方世界也得到众多政治家和研究者的高度认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

        之所以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灵魂和旗帜,是国家凝聚力的主要源泉。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说的就是理想信念的作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要作用在于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也需要精神动力。在中国,改革创新的意义更特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有戒心,尖端技术对我们封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作用在于为社会道德生活提供基本道德规范。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比较复杂。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推动了道德进步,更新了道德观念,形成了新的道德风尚。改革、创新、开放、进取、文明、竞争、拼搏、发展已经成为社会道德精神的主流。但道德问题依然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道德意识弱化,焦虑情绪蔓延;社会风尚商业化、功利化、金钱化、庸俗化倾向明显;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严重等,重建社会道德风尚势在必行,亟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规范、匡正。

        很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稳定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失去发展方向和精神动力。

        价值标志与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是反对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的需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它们不仅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上存在根本区别,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方面也存在根本区别。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两种社会制度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对立冲突的表现,构成两种社会制度区分的重要标志。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难以有效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立本来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与资本主义道德之间有确定的界线,不容混淆。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国际间精神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由于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和价值观渗透不断加剧,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某些价值观的具体表达和内涵界定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历来宣称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权等,并把他们所定义的这些价值观标榜为具有普遍有效性,似乎这些价值观就是他们的发明创造和专利,解释权就攥在他们手上。事实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人权等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基本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在组成要素。社会主义中国从一开始就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更赋予这些价值以实实在在的内涵。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渗透,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用中国的经验和实践来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概念。我们高扬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公平正义的价值,但我们所尊崇的是社会主义的、由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证明的、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意愿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公平正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所定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价值观是在他们的实践中产生的,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某种效果,但它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更不能直接搬来指导中国的实践。

        今天的中国,我们完全有理由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发出自己的价值观最强音,中国应当在精神文化领域包括价值观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是中国对世界精神文化理应作出的贡献。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