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净化网络语言系列报道②

    网络体:“伤不起”的时髦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6日 06版)
    CFP

        “问君能有几多愁,树上骑个猴,地下一个猴……”近日,一句古典诗词配一句本山大叔小品名句的“赵本山体”在网络上横空出世,引发了微博网友的疯狂转载。这些简单的语句押韵上口,网友们直呼自己“Hold”不住了。“赵本山体”的背后,是时下风头正劲的各式网络文体,从娇嗔甜腻的“蜜糖体”到形式另类的“梨花体”,从瞬间变格格的“hold住体”到“咆哮体”、“凡客体”、“淘宝体”,这些或长或短的语段成为网友们在网上疏解情绪、表达意见的方式,不断掀起全民大造句的风潮。

        “你是某大(学)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某大(学)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某大(学)替你赔偿。”这段话于2011年9月21日出现在微博,一个月之后的佛山“小悦悦事件”,令这则网帖突然火爆起来,并衍生出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称为“校长撑腰体”,反映出“拒绝冷漠”背后的社会道德反思,受到网友们的热情追捧。

        网络体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前些年就已出现,近年来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它通常是由一个突发奇想的帖子、一次集体恶搞或者一个热点事件而产生,形式自由、特点鲜明,一段时间内会引起非常高的关注度。从最开始以“甜腻嗲”为特色,到现在铺天盖地的“亲”、“有木有”、“伤不起”、“爱XX,不爱XX”等五花八门的语体结构,让人应接不暇,同时也让人感叹网友们惊人的创造力。

        网络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美学范式,随着微博的进一步普及,戏谑、调侃、拼贴、恶搞,这些被重建了新意义或者无意义的语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扩散,不仅造成了网络上流行语层出不穷,也为现实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启发和困扰。

        前段时间,外交部官方微博曾尝试使用时下流行的“淘宝体”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语调轻松、幽默的招聘通告一经发布,三个多小时内被转载4800多次,引发了网友广泛热议。

        同样是招聘,某市建筑企业近日收到一份由“淘宝体”、“凡客体”、“咆哮体”多种文体组合介绍自己的个人简历,这份简历看似很“潮”,但却让用人单位对其部分内容不知所云,最终得到了不予录用的结果。

        高校招生方面,今年比往年多了一份热闹,这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告诉考生录取结果的方式上,也使用网络体大做文章:“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考生坦言,看到这样“另类”的录取通知,还真有点哭笑不得。

        某些令人感到严肃的政法系统中,网络体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南京某区公安局利用移动多媒体应用软件,用流行的网络文体录制视频宣传防毒、防拐等;嘉兴、昆山等地公安部门编制预防电信诈骗的“凡客体”漫画;郑州市交巡警尝试用网络体交通宣传提示牌向市民宣传交通安全……更有甚者,上海徐汇警方的一则通缉令因使用了“淘宝体”引来十余万网友围观讨论。上海徐汇警方表示,传统文本格式的通缉令在网络上的宣传效果有限,希望通过此举能促使更多犯罪嫌疑人主动自首,也阐明自首从宽政策。

        专家认为,网络文体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是网络孕育出的特殊表达文体,有其独特的使用环境,虽然不符合传统的汉语逻辑,却是网民抒发对现实看法的渠道。网络文体的运用,增强了亲和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通过使用时髦的网络体传递民意,未尝不是推动文风清新化的尝试。但如果权威部门不加考虑地使用甚至滥用,就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娱乐化的文本也会消解法律的严肃性,损害政府文件的权威性。网络文体的生命力往往不持久,如何把握其中尺度,将网民智慧与实际工作巧妙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光明网记者 张 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