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感天动地 光照后人

    张锡荣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4日   13 版)

        河南省豫剧二团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苏武牧羊》,自今年一月上演以来,演一处响一处,非常轰动。这是他继《程婴救孤》、《清风亭》之后,推出的又一大作、力作。这出戏以其恢弘的气势、澎湃的激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崭新的艺术呈现,征服了广大观众。故此,在河南省第十二次戏剧大赛中一举获得金奖。在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中,获得优秀剧目的第一名。这次应邀到人民大会堂演出,也受到首都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豫剧《苏武牧羊》着力塑了苏武这一惊世骇俗的精神巨人形象。汉武帝年间,苏武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出使匈奴,遭遇被扣。面对着匈奴国主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困厄而不能移其志,绝境而不能变其节,演绎了一段《苏武牧羊》的千古佳话。

        全剧调动一切艺术手段,着力塑造苏武的形象,揭示苏武的爱国情怀,颂扬苏武的民族气节。苏武的对立面匈奴国主单于为逼迫苏武投降,可谓煞费心机,用尽手段。

        戏的第一场,单于害死汉朝使团副使张盛、常惠二将军,逼苏武投降。面对两位助手、两个好兄弟被害,苏武悲痛而不畏惧,他唱出了“张大人,常将军啊!黄泉路上等一等,苏子卿愿与恁一同把汉归!”随即拔剑自尽,但被拦住。

        见威吓不奏效,单于又用封官许愿,引诱苏武投降。单于对苏武说:“您若归降于我,我封你为左贤王!在匈奴国,除了我,数你最大!你意下如何?”面对高官厚禄,成群美女,苏武从容淡定,手持汉节,掷地有声的说道:“你请送我上路!”

        单于见二计不成,又生一计。传旨赐苏武一百只公羊,命苏武北海牧羊,待公羊生了幼羊,方可放他回归汉朝。北海寒风剌骨,飞沙打面,荒无人烟。苏武以羊为伴,与狼为邻,与雁为友,始终手持汉朝节杖,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在极度悲痛中,苏武昏死于暴风雪中,为匈奴女子阿云所救,二人结为夫妻,并生一子。在北海牧羊的十九年中,苏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九死一生,但始终不易其节,不改其志,实在是人中俊杰、国之重器!

        十九年过去了,匈奴慑于汉朝的强大,同意议和。汉朝要求放回苏武。为了阻止苏武归汉,单于又使出残酷手段,不让阿云及儿子相随,让苏武只身一人回去。为了回归汉朝,苏武不得不再一次放弃妻儿,挥泪相别,毅然归汉!

        《苏武牧羊》是个大悲剧,但是大悲之中有大爱。这个大爱就是爱祖国、爱民族、爱家园、爱和平!大爱有大志,大爱出大勇——这就是苏武的情感源泉、精神根基!

        戏的情节感人,李树建的唱腔和表演更感人!他用凄凉悲壮的豫西调,唱出了苏武的悲惨命运,唱出了苏武的赤子情怀,唱出了苏武的坚贞操守!唱出了苏武的精神追求!诸如“扶汉节双膝跪把爹娘参拜,原谅儿黄泉命吃粮当差……”、“这节杖将大汉的尊严负载,这节杖凝聚着祖先圣德,这节杖是汉邦骨格风彩,这节杖是汉人忠烈情怀……”等唱段,都是回肠荡气,催人泪下,脍炙人口。李树建饰演的苏武,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大义凛然,把苏武的情感、气质、神彩活生生地呈现在舞台上,博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红花还要绿叶扶。剧中丁建英饰演的李陵,田敏饰演的阿云,以及高红旗饰演的单于都各具神韵,各有风采,他们的演出都符合人物性格和戏剧的规定情景。对于推进戏剧冲突的展开,烘托主人公的形象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们还应充分肯定《苏武牧羊》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要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豫剧《苏武牧羊》的创作演出正好与党和时代的要求合拍,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苏武的故事感天动地,历久弥新;历史的精神光焰四射,光照后人。豫剧《苏武牧羊》这出戏,必将激励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创新,勇于拼搏,努力谱写振兴中华的壮丽篇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